金丹科技IPO:以聚乳酸的名义给股民画大饼,产业发展会否遭遇粮食安全?
2019-11-08 22:00:50
来源:鹰眼IPO观察
作者:佚名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11月6日,证监会网站公布了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丹科技”)更新后的创业板招股书申报稿。
该公司位于河南周口市郸城县,是亚洲最大的乳酸生产企业。公司的核心产品为乳酸,另外还有乳酸盐、糖化渣等相关产品。乳酸产品主要销往双汇、金锣、蒙牛、伊利等饮料食品企业。
聚乳酸产量为零,为何仍大书特书?
虽然目前公司的核心产品仍是乳酸,聚乳酸产量为零,但在申报稿中,金丹科技把聚乳酸的优势大书特书,占据了很大篇幅。拟招股书显示,聚乳酸是一种以乳酸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生物医用高分子、纺织行业、农用地膜和包装等行业,由于聚乳酸材料可以完全降解,因此有望取代传统石油基塑料。
在拟招股书中,金丹科技列举的“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中的5大“有利因素”,全部都与聚乳酸有关,把公司的产品与国家环保政策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其实,从拟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金丹科技与聚乳酸有实际关系的就是公司本次的募投项目。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共有三个,分别是“年产 5 万吨高光纯 L-乳酸工程项目”、“ 年产 1 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 补充流动资金”,这三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分别为3.09亿元、0.53亿元、0.8亿元,拟全部使用募投资金投资。
虽然拟募集的4.42亿元资金中仅有0.53亿元直接投资于聚乳酸项目,但公司把乳酸扩产项目也表述为聚乳酸相关项目。年产 5 万吨高光纯 L-乳酸工程项目“为公司未来工业化生产聚乳酸提供高品质原料,满足公司聚乳酸项目发展的原材料要求”。
资本市场业内人士分析,金丹科技之所以会在拟招股书中重点描述聚乳酸,其目的应该是把传统的食品行业包装成“极具发展前景的环保材料行业”,毕竟这两个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差别很大。
前景虽好,落地条件是否成熟?
聚乳酸产品优点很多,但在全球及我国的现实情况又如何呢?拟招股书显示,美国嘉吉公司下属的 NatureWorks是全球最大的聚乳酸企业,其是全球唯一产能达到 15 万吨级的聚乳酸生产商,远超过其他聚乳酸生产商的生产规模。
而在国内,聚乳酸的生产目前仍属起步阶段,已建并投产的生产线不多,且多数规模较小。其中,聚乳酸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为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每年 1.5万吨的产能,未来计划扩至 6.5 万吨。国内其他企业,如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也陆续投资建设了规模不等的聚乳酸生产线。总体来说,国内企业目前受制于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原因,聚乳酸市场份额仍较小,企业实力与 NatureWorks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反馈意见中,证监会也对金丹科技在聚乳酸方面的技术能力以及开发下游市场能提出了问询,要求公司说明年产1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募投项目是否具有相应的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是否具备规模化生产工艺,结合下游产品的市场容量、竞争形势、市场占有率等,公司新增产品与境外同行业企业相比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是否具有开发下游市场、消化新增产能的能力及措施。并要求保荐机构对上述事项进行核查并发表意见。
机器与人争夺玉米,会否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另外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聚乳酸要想成为目前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必须大量规模化生产。而聚乳酸的主要原料为乳酸,乳酸的主要原料又是玉米。在中国地少人多的大背景下,又有多少玉米能用来制造乳酸呢?会不会出现机器与人争夺口粮的情况呢?粮食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金丹科技在拟招股书中对此风险没有进行提示。
金丹科技IPO申请曾于2017年12月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被否的原因一是向自然人现金收购玉米情况比较突出,且在2015年5月之前主要通过公司出纳人员个人账户网银转账或取现支付;二是副产品糖化渣的毛利率较高,对公司毛利贡献较大;三是公司2016年开始,公司尝试使用葡萄糖代替玉米发酵,2017年又开始尝试用玉米淀粉等代替玉米发酵的发展趋势,发审委对相关技术是否成熟、对主要产品的质量、利润以及持续盈利能力影响存在疑问;四是外销客户核查问题;五是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与市场公开价格存在差异;六是公司2017年动用3000多万元购置土地约20多万平米,但募投项目用地是2012年办理产证的土地,并未使用新购置的土地。
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金丹科技对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6亿元、6.52亿元、8.02亿元、4.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58万元、4780万元、8350万元、5746万元。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