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140亿回购背后 成长故事好讲吗?
2021-03-12 21:16:55
来源:铑财
已入驻财经号
作者:佚名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3月10日,美的集团现身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位居深股通港资成交额第4位,股价83.66元,市值5891亿元。
同花顺10号数据显示,当日港资总计成交13.03亿,净卖出2.10亿元。最近一月外资累计净卖出1.76亿元;年内外资累计净卖出3.23亿元。
这样的成绩单,不算亮眼。
要知道,2021年2月10日,美的市值刚创下7539亿新高。结合2020年的一路高歌,市场不乏又一万亿股呼声,但亦不乏泡沫高估质疑。
纷纭之中,美的集团抛出了“A股史上最大回购”,坚定市场信心之意明显。
01
140亿回购与69亿减持
LAOCAI
2月23日晚,美的集团发布金额上限达140亿元的回购方案,回购价格不超140元/股,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截至2020年三季度,美的集团总资产约3504亿元,货币资金约664.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1128.78亿元。回购资金约占总资产的3.99%、净资产的12.4%,堪称大手笔。
这也不是美的集团的首次回购,自上市以来,其已花费超百亿真金用于回购。如包括本次在内,已有五次之多。
直观看,这次回购计划展现了企业发展信心,亦有“护盘”之意。
一定意义上说,美的的牛年开局并不算“牛”。2月23日,美的集团收于90.94元,较春节前最后一交易日107.11元,下跌约17%。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美的集团向来对市值管理很在意,此次回购可能是因为日前股价下跌,特意提出远高于现价的最高收购价格,其实是在暗示投资者,公司股价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然截止3月11日收盘,股价85.95元,市值6052亿元。
如此利好,何以不涨反跌?“A股史上最大回购”为啥不香呢?
财经评论家皮海洲表示,美的集团的股价不低,回购对股价的刺激作用有限。长达一年的回购期也会使回购对股价的刺激作用稀释。
还有一个矛盾点是,半年内,美的控股、实控人何享健及董事长方洪波均有大手笔减持动作。
公开信息显示,回购股份决议前6个月,实控人何享健曾以87.01元的均价减持2741.2万股;董事长方洪波以均价68.12元减持2000万股;美的控股两次分别减持1604.53万股和2682.26万股,减持均价分别为87.01元和67.53元。以上减持合计约69.55亿元,加上副总裁张小懿所减持的15万股,共减持约69.69亿元。
左手减持,右手回购,这是什么节奏呢?
众所周知,企业高管、大股东减持无益市场信心,尤其是大额减持,易被视为高位套现、发展信心不足,对中小投资者负面影响较大。而回购则是展现成长信心,无外乎维护股价,市值管理两个意图。利空利好交织,令人摸不到头脑。
互动易平台上,有股民就此提问。3月1日,美的回复:“高管减持系其个人行为, 具体参见相关公告。公司回购是用于公司长期激励,和高管减持无任何关系。”
有无关系,仁者见仁。
一边看,上述减持也有充足理由。方洪波称是因个人资产配置需要,美的控股和何享健则因:美的控股拟在顺德北滘建设一家非营利性的医院。
另一边,也不乏质疑声音,如财经评论员王赤坤认为,2018年,美的集团以28.77元的价格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2020年高管以约70元卖出,高管每股获利超40元。此次,美的集团若以140元回购股票激励高管,相当于公司每股多掏110元,这多出的成本或许侵害了小股东利益。
而对于这个“A股史上最大”,回购金额也有不同声音。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其两次以股份数为限的回购,最终完成数量都是刚超过预案的下限。
有网友评论:“看着梃美的,实际很坏的,5千万到1亿股。最高140元每股。最多140亿元。最终公告五千多百万股,每股五六十元,最多二三十亿,还零头都不到。这都是套路。”
语言犀利,不乏片面偏颇,但也侧面折射了部分投资者的顾虑。
02
“天花板”烦恼 特色之问
LAOCAI
看预期下菜碟,是资本常态。回到是非原点,不过“信心”二字。
换言之,能否消逝质疑、打消顾虑,根本还在企业基本面。
客观而言,作为家电一哥,美的不缺规模实力。
2020年前三季,美的集团营收2167.6亿元,同比下滑1.88%,归母净利220.18亿元,同比微增3.29%;
海尔智家营收1544.12亿元,同比增长2.78%,归母净利63.01亿元,同比下滑17.23%;
格力电器营收1258.89亿元,同比下滑18.80%,归母净利润136.99亿元,同比下滑38.06%。
简单对比,一目了然。从规模看,营收、净利均处领先地位;从增速看,营收微跌、净利微涨,也凸显疫情冲击下的活力韧性。
不过,大块头也有烦恼。背负6000多亿市值,美的集团也似大象起舞,如何突破成长“天花板”,释放更多成长性,对美的而言并非易事。这或才是面对140亿回购,市场依然有不同声音的症结所在。
尤其今年以来,后疫情引爆市场,大宗商品轮番上涨给家电制造业带来成本压力。原材料铜、铝等价格不断上扬,直接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毛利率承压。
2月28日,美的集团发布涨价函,由于原材料持续上涨,自3月1日起,对美的冰箱产品价格体系上调10%-15%。
价格上涨势必影响产品销量,可见其成本掣肘。
更急迫的是,传统家电产业的基本盘也有成长烦恼。
数据显示,国内家电行业市场销售规模,2018年达到高点8211亿元后开始下滑,2019年同比下降2.18%至8032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同比再降8.6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空调销量开始低于产量,行业产销率下滑。2019年我国空调产量21866万台,超出销量500万台,产销率97.9%,已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冰洗领域,也不算乐观。农村保有量与城镇接近,新增空间缩小。2019年我国电冰箱城镇与农村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102.51和 98.64,洗衣机为 99.20和91.57,保有量已达较高水平。
行业天花板显现,自然无益资本信心,也为龙头企业向上增加了难度。
自身看,美的也非“尽善尽美”。
股东回报方面,美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不如老对手格力。拉长时间线,2015-2019年,前者分别为29.06%、26.88%、25.88%、25.66%、26.43%,后者为27.24%、30.44%、37.44%、33.36%、25.72%。前者五年平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26.78%,后者30.84%。
按照巴菲特的选股标准,“净资产收益率(ROE)是衡量一家企业盈利能力大小的最常用指标,所以毫无疑问,要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指标高的企业作为投资对象。”那么,美的集团ROE的落差,是否就有些王者异色味道?
跨界并购带来的高商誉也须注意。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商誉达289.4亿元。
聚焦产品,美的集团涉猎产品范围广泛,显示其产品开发力强劲,但小家电等低毛利率产品也拉低了整体盈利能力,还在品牌心智上埋下隐患。
家电专家刘步尘分析,美的产品仍未走出追随期,以及微创新期,其直言“美的没有明显的短板,也没有明显的优势,没有特点可能是它最大的特点。”
言语犀利,却也值得反思。提起冰箱,人们想到海尔;提起空调,则首先想到格力;提起美的,直接占据心智的产品又是什么?
背负6000多亿市值,美的集团大象起舞,期许无数。要想坐稳龙头、彰显领军者形象,需要更多特色竞争力、核心成长力。
03
多元化是与非 库卡之思
LAOCAI
如何打开增量?
客观而言,美的集团也很努力。集团整体上市、重组小天鹅、收购东芝家电、库卡集团,收购合康新能、拿下泰国东芝压缩机业务……
一系列战略动作,丰富了产品线、增强了全产业链把控力,是其成为行业王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0年最后一天,美的集团将公司战略升级为“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着力强化美的集团科技基因,并将公司整体业务架构更迭为五大业务板块,着重形成以家电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化竞争优势。
“要敢于进行颠覆性投资。”2021年伊始,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在经营年会上如是表态。他提出,在当前的大变局时代中,美的需要全面迭代,加速公司各层面的重构。
的确,消费升级、创新迭代、面对个性多元细分的市场,美的集团不乏成长可能。
只是作为家电一哥,厉兵秣马的同时,方向选择也很重要。是做深做精做透主业,还是热点布局、多点卡位?
就在上述表态的前后两月里,美的集团的多元化投资全面加速,收购菱王电梯、进军半导体、投资跨境电商,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等等。
2020年12月11日,美的集团旗下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收购菱王电梯,正式进军电梯业务;
2021年1月26日,美的成立美垦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主业为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的制造、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制造、销售,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制造、销售等;
2021年2月1日,美的跨境电商有限责任公司、美的投资有限公司在海南成立,经营范围分别为:制冷空调设备销售/家用电器销售/照明器具销售等,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2021年2月2日,美的集团花费22.97亿元成为万东医疗的实控股东,此项收益溢价43%,万东为国内医用X射线机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医学影像设备制造与销售及医学影像诊断服务。
半导体、跨境电商、医疗……行业热度、成长性不用多说,只是这种大幅度跨界,自身实力、底气几何呢?
的确,并购曾给美的带来过规模快增的辉煌。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利用兼并收购模式协同效率资源,打造有竞争力的全产业链条。也是一条参考路径。
但机遇与风险相伴而生,大不代表强,规模效应也可能带来规模风险。并购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如烹小鲜、甚至如履薄冰,需要相应成熟的风控体系、整合协同体系、综合运管能力。如选择不慎,也可能金瓜变大雷。往期看,因多元化迷失的大鳄不胜枚举,因商誉暴雷的案例也不乏惨重教训。
资深产业经济专家梁振鹏曾这样点评美的多元化之路,“美的已经看不清自己的方向了”。
不管是否偏颇,警示之意总是好的。
往期看,也有前车之鉴。
2017年,美的集团斥资292亿元,溢价36.2%收购德国库卡。收购完库卡机器人后,方洪波曾言:“美的找到了打开工业4.0时代的钥匙。”
但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库卡业绩开始变脸,2018年税后利润暴跌81.2%,2019年多数业绩指标为负增。2020年上半年,库卡部分客户暂时关闭工厂并减少投资活动,使得库卡主要业务显著下滑。
再看国内科创板的机器人公司,九号公司等股价、业绩齐升,甚至石头科技一跃进入千元股阵营,完全不同风景。
强对比下,有投资者甚至吐槽,库卡没有核心技术,美的被人忽悠了。
上述评论,不乏片面有个人情绪使然,但库卡的尴尬表现,也值美的对其多元战略反思。
或许,这正是跨界并购的难点所在。陌生领域、陌生规则,即使王者也很容易“交学费”。
再看科技集团的大目标,美的云计算和软件业务尚未起量,云服务商美云智数2018年营收约3.5亿元,2019年目标是超4亿,相较美的2000多亿的营收体量依然很小。
可见,虽然多元布局,但当前甚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美的集团主要营收还是要靠家电品类。新成长空间仍在探索培育中。
04
5000亿营收与5000亿市值
LAOCAI
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性有关,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2018年10月19日,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在50周年庆典表示,未来美的的目标是公司营收和股票市值双双达到5000亿元。
2020年,美的5000亿市值的愿景完成,并远甩老对手格力。2021年1月4日,甚至突破了7000亿大关。
而对于5000亿的营收目标,2019年,美的集团营收2782亿元,同比增长7.14%;2020年前三季营收2167.6亿元,同比下滑1.88%。
一个超前,一个滞后。从此看,“A股史上最大回购”有多香?提振股价市值与打开业务增量,哪个是更优解?美的集团的成长故事好讲吗?
大象起舞,贵在精准!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