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凯IPO财经解读公司第662期,本期关注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和药物")。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抗肿瘤创新药物发现、开发、生产及商业化,部分产品管线临近商业化,正在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并构建自有营销网络。目前该公司尚未实现产品销售,也几乎没有销售收入、只有少量技术转让收入,但这并未阻挡该公司正在申请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是国泰君安证券·朱哲磊,王栋。
富凯IPO财经发现,6月18日,科济药业-B(02171,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又一家暂未盈利的生物制药上市企业,但在资本市场,科济药业上市后没能受到追捧,上市首日盘中跌幅一度逾18%。海和药物与科济药业高度相似,产品目标都是癌症治疗,也都未实现收入和利润,在此背景下,海和药物能否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
不仅如此,富凯IPO财经还发现该公司的生产历史,就是一部利用职务之便创业、站台和借助"白手套"洗白的野蛮历史,非常经典!
疑问一:丁健是否通过"代持"的方式,从药物所获取海和药物股权?
海和药物的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为丁健,招股书显示,其在1992年至1994年在药物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至今在药物所药理一室任职;2011年3月至今担任海和药物董事长。2011年3月正是海和药物成立的时间,也即自海和药物一诞生,丁健就控制着这家公司的经营。
制图:富凯IPO财经来源:海和药物招股书
丁健并非一开始就拥有海和药物的股份,2011年3月海和药物诞生时,由药物所与张江科投共同出资,双方各占50%股份。药物所的全称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正是丁健长期供职并至今仍然担任要职的单位。
此后,绿谷(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受让药物所持有的海和药物股权,但在接盘2个月后,绿谷集团就将所持全部股份作价1元,转让给了丁健。但是对于绿谷(集团)有限公司从药物所收购海和药物股权对价是多少?招股书只字未提,似有刻意隐瞒之嫌。
此后绿谷集团又以1元的价格将所持海和药物股权转让给丁健,对此,《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关于第二轮问询函回复意见》中披露到:"丁健当时亦担任绿谷制药的副董事长",这就很令富凯IPO财经怀疑,此前绿谷集团从药物所收购海和药物股权,是否就是在为丁健代持?
疑问二:丁健是否操纵药物所为绿谷集团虚假宣传"站台背书"?
公开信息显示,绿谷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一直多有交集,药物所曾经对其持股15%。
公开资料还显示,绿谷集团以售卖保健品发家,2008年1月,中央电视台曾播出揭秘"绿谷"骗局的报道,报道称:"从1996年开始,绿谷集团先后推出了三代所谓的抗癌产品,分别是中华灵芝宝、双灵固本散和绿谷灵芝宝。绿谷集团10余年不断变换名称虚假宣传,且在没有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发布产品广告,成为近十年来全国最典型的系列虚假广告宣传案之一。"另据媒体报道,至2006年底,绿谷集团另一款"双灵固本散"被列入国家级《违法药品广告公告》的次数高达800多次,创下国内药品违法广告之最。
而且,丁健担任要职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还曾为丁健担任副董事长的绿谷集团虚假宣传"背书"。经药监部门查实,在宣传绿谷灵芝宝时,广告中曾提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通过体外实验证实,绿谷灵芝宝对人体实体瘤和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综合上述信息,富凯IPO财经强烈怀疑,丁健通过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担任要职的职务便利,为其担任副董事长、并充当收购海和药物"白手套"的绿谷集团站台背书。
疑问三:社保缴纳人数竟是招股书披露的数倍,严重虚假信息披露?
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19年末,海和药物的员工总数仅为129人。但是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海和药物自主申报的2019年年报中,社保信息部分包含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缴纳人员高达1226人,数倍于招股书披露的海和药物2019年末员工人数,请问原因是什么?对此,保荐机构国泰君安证券·保荐人朱哲磊,王栋是如何进行核查的?
制图:富凯IPO财经来源: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