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产业经济>>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老怪:今日投资消息早知道潘益兵:周二早间市场信息

徐小明:周二大盘操作策略财智:大反弹后防出现分

龙头:反弹预示结构性行情存在灵枝:再次冲刺3100

梦回:盘前聚焦热点板块李清远:围绕3000展开震荡

吴西:此时需寻找低位绩优股纤虹:反弹仍存两大隐忧

拾金客:短期定呈现震荡格局一狼:重点把握三个方向

彬哥:今日重点关注一件事灯塔:今日开盘前参考提示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希音执行主席回应身份质疑 “更是一家美国企业”

    2024-06-24 20:25:17 来源:鳌头财经 已入驻财经号
      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希音)麻烦不断。

      先是上市之路再遇阻。近期,英国媒体报道称,SHEIN的英国IPO可能不符合纳入富时100指数的资格。在谋求伦敦上市前,SHEIN曾试图在美国上市并被曝出秘密递表,最终却因多种原因未能如愿。

      这家成立于中国的企业,身份归属的问题颇具争议。上个月,SHEIN执行主席唐纳德在一场活动中被主持人问及“SHEIN来自哪里”,“SHEIN既是中国公司,也是新加坡公司,更是美国公司。”唐纳德回答道。

      另外,与其他快时尚品牌的诉讼风波仍在继续。今年开年,SHEIN被优衣库与For Love&Lemons告上法庭,SHEIN此前还曾因侵权被Levi's、Stussy等告上法庭。

      01身份成疑

      SHEIN究竟是不是中国企业?在唐纳德看来,SHEIN只是“三分之一”的中国企业。

      事实上,在一系列的运作下,SHEIN已经彻底成为了一家新加坡公司。天眼查显示,2021年4月南京领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销,这家公司曾是SHEIN的运营实体,除此之外,SHEIN创始人许仰天曾在国内任职过的10家企业中有9家已经注销,其中仅存的北京希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5万,法定代表人也并非许仰天,他是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图片

      2021年底,SHEIN总部迁至新加坡,许仰天也将自己的居住身份迁往新加坡,目前尚不知许仰天是否还持有中国护照。

      英国媒体报道,SHEIN的英国分销公司向英国公司管理局提交的文件中将其新加坡总部列为控制人,但根据英国的法律要求,英国公司必须申报实际所有者为控制人,即具体到公司的个人或法人。

      在资源全球化配置的今天,跨国企业并不在少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也不在少数,但这些企业大多有明确的归属,SHEIN为何始终在身份问题的回答上如此隐晦?

      “SHEIN既要享受红利,又不愿承担压力和风险。”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一方面,它需要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基础,另一方面它需要美国的消费市场,又要面对两国不同的政策和监管压力。”

      对于身份归属的做法可能会让SHEIN面临更小的监管压力,但“更是美国企业”的说法让SHEIN两边不讨好。

      02诉讼缠身 屡屡陷入抄袭争议

      比起身份归属上的暧昧不清,屡屡因侵权陷入诉讼对于SHEIN来说更为严峻。

      今年1月16日,日本品牌优衣库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优衣库已于2023年12月28日向东京地方法院对SHEIN旗下3家实体提起诉讼。原因是优衣库确定SHEIN销售的仿制品形式与自有产品“饺子包”(圆形迷你单肩包)非常相似。优衣库表示,SHEIN销售仿制品严重损害了客户对优衣库品牌及其产品质量的信心,违反了不正当竞争法,并要求SHEIN立即停止销售仿制品,并赔偿1.6亿日元的损失。

      一周之后,美国时尚品牌For Love&Lemons起诉SHEIN侵权,并将SHEIN旗下的新加坡总部、中国香港公司和加州分销公司一同起诉至加州中区地方法院,在For Love&Lemons的诉讼材料中,列举了多款SHEIN涉嫌侵权的案例,包括T恤、内衣等。

      鳌头财经查询资料发现,SHEIN的产品一直伴随着侵权争议,此前SHEIN曾遭到了Levi Strauss等多个品牌的抄袭指控、在Tik Tok上,#sheinstolemydesign标签的浏览量一度超过640万。

      屡屡陷入抄袭风波与SHEIN的业务模式有关系,在产品推出上,SHEIN采取了“小单快返”模式。鳌头财经了解到,SHEIN的一件服装产品,从打样到送到消费者手中只需要20天,高峰时期,SHEIN每天都会上新5000-6000款SKU。

      这一模式带来的弊端则是为了跟上商品更新速度,设计师们不得不借鉴其他畅销产品,从而导致抄袭争议。“屡屡遭到诉讼也会影响SHEIN的品牌形象和估值,SHEIN的做法无疑会遭受到更多的诟病。”前述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诸多问题待解,但SHEIN似乎已经等不及上市了。据鳌头财经统计,SHEIN从2015年至今已经经历了9轮融资,资方超过10家,其中不乏红杉中国、泛大西洋投资、穆巴达拉等知名资方,其背后的投资回报压力可想而知。

      此前在美国寻求上市时,SHEIN谋求900亿美元的估值,转向伦敦证券交易所后,估值则降至637亿美元,跌去近三成。上市意向地点一变再变,上市时间一拖再拖,SHEIN正在消耗市场和投资人的耐心。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