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油茅”,如今辉煌不再。
3月21日晚间,金龙鱼(300999.SZ)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388.66亿元,同比下降5.03%;归母净利润仅25.02亿元,同比下降12.14%;扣非净利润9.72亿元,同比大跌26.42%。这也将公司业绩收缩的严峻态势展现了出来。
金龙鱼作为粮油巨头,曾经也受到市场追捧。金龙鱼2020年10月登陆创业板,发行价格为25.70元/股。上市后股价一路狂飙至145.62元/股,公司市值巅峰时逼近7900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截至2025年3月26日,金龙鱼股价已跌至31.92元/股,较最高峰时市值蒸发超6000亿元,跌幅高达78.08%。
营收净利双降
衍生品收益成为利润顶梁柱
金龙鱼作为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品牌,业务版图广泛,主要涵盖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两大板块。厨房食品板块中,包含了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调味品等众多品类,是公司面向广大消费者的主力军;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板块,则主要围绕大豆、棕榈油等原材料的加工,生产饲料原料以及油脂化工产品等,服务于农业与工业领域。
上市当年,金龙鱼实现营收1949.22亿元,同比增长14.16%;归母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10.96%。随着上市第二年即2021年的净利润出现下滑,金龙鱼的股价也开始一路走下坡。
近些年,金龙鱼的业绩表现仍不尽如人意。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388.66亿元,同比下降5.03%,而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实现归母净利润仅25.02亿元,同比下降12.14%,已连续四年下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更是低至9.72亿元,同比大跌26.42%。
值得注意的是,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金额达15.30亿元。这意味着非经常性损益在2024年的利润构成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贡献了超过六成的归母净利润。
过去四年里,金龙鱼的非经常性损益逐渐升高,从2021年的-8.6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5.30亿元。其中,“持有(或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衍生工具操作收益又是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来源。
2023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高达15.2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53.65%,主要得益于衍生工具在原材料价格波动中的对冲收益;2024年,金龙鱼的衍生工具操作收益更是来到17.87亿元,占比归母净利润达71.42%,是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的183.85%。衍生工具在金龙鱼利润构成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然而排除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后发现,金龙鱼实际经营利润降幅巨大。2021年金龙鱼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尚为49.96亿元,到了2024年,只剩下了9.72亿元,四年时间里,跌幅达80.54%。
相应地,金龙鱼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一路走低。Wind数据显示,金龙鱼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12.33%一路下跌至2024年的5.35%,销售净利率则从3.37%跌至1.03%。
利润结构拖后腿,频遭价格
波动影响暴露议价能力问题
据财报,2024年,在金龙鱼2388.66亿元的总营收中,有2260.80亿元为营业成本,占比达94.65%。而在营业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又占据了绝大部分,直接材料成本2024年金额为2018.95亿元,占比营业成本达89.30%。而这就导致金龙鱼的净利润对原材料价格变动及其敏感。

图源:公司公告
在年报中,金龙鱼这样解释2024年的营收下滑,“主要是因为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长带来的营收贡献”。2024年,金龙鱼的产品销量实际上有所增加,厨房食品销售2406.6万吨,同比增长3.65%;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销售2964.8万吨,同比增长10.32%。
这样来看,金龙鱼并非遭遇销量危机,实则是价格因素拖了后腿。在面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时,由于核心原材料如大豆、棕榈油高度依赖国际市场,采购成本受全球供需、地缘政治及汇率波动显著影响,金龙鱼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来稳定成本;而在下游面对消费者时,粮油食品作为民生刚需品,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金龙鱼又无法通过提价来有效转嫁成本压力,两头受挤的局面愈发严峻。
此前的情况也类似,2021~2022年,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尽管金龙鱼上调了部分产品售价,但依旧无法完全覆盖成本的增加,导致利润同比减少。
这也是金龙鱼寻求衍生品工具帮助的重要原因,试图通过衍生工具的操作来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利润。
多个募投项目未达预期收益
资金与产能问题凸显
而金龙鱼产业链议价权的薄弱也体现在应收账款上。据财报,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金额为88.89亿元,为当期归母净利润的148.13%。这意味着公司暴露在巨大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中,一旦部分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将严重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和经营效益。
同时,高额的原材料成本使得公司现金流状况不佳。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65.99%,存在短期期限错配;经营性现金流更是仅占比流动负债的4.19%。
产能方面,金龙鱼目前设计产能比实际产量大很多,产能利用率相当低。
2024年年报显示,油籽压榨设计产能2934.1万吨,但实际产量仅为1670.7万吨,产能实际利用率仅为56.94%;油脂精炼产能利用率仅为49.97%;油脂灌装产能利用率最低,仅为35.34%;水稻加工产能利用率为69.55%;相对较高的小麦加工产能利用率也仅为73.18%。
不仅如此,除油脂灌装外,其他四种产品都有新建产能,且部分产能总吨数不低。以水稻加工为例,在建日产能4200吨,转换成年产能即超1500千吨/年。若按目前实际产能计算,建成后水稻加工一项的产能利用率更是将进一步跌至56.32%。

图源:公司公告
新增产能未能有效转化为利润,反而加重了短期运营压力;这样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金龙鱼有10个募投项目预计收益未达到情形,6个项目募投项目未达到计划进度。
在预计收益未达到的10个募投项目中,有8个项目未达预期收益的主要原因都包括,市场整体需求、消费不及预期;在未达到计划进度的6个项目中,有3个项目都“出于审慎投资原则”推迟或暂缓建设。
一方面是产能利用率低下,一方面是募投项目频频延期或未达预期收益,金龙鱼的业务困境可想而知。
面对利润困境,金龙鱼也在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年报显示,公司目前正在开展“植物肉”相关研发并力图涉足这一领域。然而,植物肉市场在国内仍处于培育阶段,消费者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提高,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金龙鱼在该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尚未完全建立。新业务能否对公司业绩产生明显的提振作用,仍充满较大不确定性。

图源:公司公告
昔日“油茅”如今正站在十字路口,业绩疲软、发展困境重重,金龙鱼未来如何发展,无疑充满了变数与挑战,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