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的老本快啃光了
2025-04-16 09:39:16
来源:蔚然先声Lite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4月8日,康佳A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计划将公司交由另一家央企接手,推进专业化整合。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家合资电子企业,康佳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近年来却面临转型的困境。
从财务报表来看,康佳已经连续三个财年亏损,亏损总额超过60亿元;其传统的彩电业务不断下滑,而备受期待的半导体战略也尚未实现盈利。
可以说,此次股东变更对康佳而言是一次重启的好机会。
01
此前,康佳A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情况不容乐观。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在100亿至120亿元之间,同比大幅下降33%至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6.5亿至29.5亿元,较2023年亏损额又扩大超5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自2019年达到551亿营收的高点后,康佳业绩便一路下滑,如今降至百亿级别,仅为巅峰时期的五分之一。
业绩下滑,利润自然也不好看。自2011年起,康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连续13年未能转正。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75%以上的高位,2023年更是升至83.51%,远超行业警戒线,偿债压力巨大。
对于业绩不佳的原因,康佳在最新预告中表示,尽管在提升生产效率和增强产品竞争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传统彩电业务仍未走出亏损困境。市场竞争激烈、供应链不稳定以及固定成本难以压缩等多重因素,使得这一传统业务持续面临压力。
与此同时,康佳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还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半导体及存储芯片业务营收仅为8296.2万元,收入占比1.53%,同比下降95.03%,毛利率为-25.59%,尚未形成有效的增长点。
此外,公司还计提了大量资产减值准备,加上投资的金融资产缩水约2.5亿元,进一步削弱了盈利基础。
华侨城放弃康佳,或许正是由于其业绩不佳。值得注意的是,康佳与大股东华侨城集团之间的关系并不算和谐。有报道称,双方曾因土地开发权产生激烈争执,随后康佳高管层频繁调整,这种内部的不确定性无疑削弱了公司的战略执行力。
同在深圳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在计算产业、集成电路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康佳的业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被视为接盘的热门人选。
02
2024 年,中国电视市场格局分化明显。据洛图科技数据,海信、小米、TCL 等前八大品牌占据了近 95%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康佳则逐渐掉队,难以进入领先梯队,只能与一些次一线品牌争夺剩余的市场份额。
整个电视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流媒体平台的崛起,大屏幕电视的吸引力有所减弱。面对这一行业趋势,当时的竞争对手们纷纷寻求转型。例如,TCL 向显示面板和新能源领域拓展,创维则聚焦于半导体和绿色能源技术。
康佳则坚定地选择了半导体业务。今年初,康佳宣布计划收购音视频芯片设计企业宏晶微电子的多数股权。宏晶微电子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高铁、医疗、智能制造等多元化场景。康佳有望借此在半导体领域获得关键技术支撑,从而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协同效应。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半导体产业投资周期长、技术门槛高、资金需求大,这也是康佳半导体业务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主要原因。
半导体产业竞争激烈,全球芯片巨头如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已在各细分领域建立了坚实壁垒。作为后来者,康佳需要精准定位自身优势,避免与巨头正面竞争。
尽管如此,康佳的半导体转型仍有不少可取之处。一方面,公司选择的 MLED 技术和音视频芯片领域与其传统业务存在延续性,有利于发挥已有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另一方面,半导体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政策支持,发展前景广阔。
从长期来看,康佳的转型之路或许可以借鉴日韩家电巨头的经验。索尼从传统电子产品制造商转型为内容与技术并重的综合性企业,三星则成功从家电制造商转型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这些案例表明,传统制造业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战略调整实现华丽转身。
央企资源的注入能否为康佳带来新生,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家电产业与半导体产业加速融合的大趋势下,康佳的转型之路尽管充满挑战,却也蕴含诸多可能。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