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资把亏损王领回家了
2025-05-12 11:50:25
来源:蔚然先声Lite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作者 | 方乔
编辑 | 袁野
孚能科技终于有盼头了。
5月8日孚能科技公告显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广州工控)正式成为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实际控制人。这家曾被称为“亏损软包龙头”的企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
孚能科技已连续八年保持国内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但财务表现持续承压。财报显示其2024年净亏损3.32亿元,同比收窄82.22%;2025年一季度亏损1.52亿元,同比收窄29.82%。
此次,世界500强企业广州工控的入主将带来资源支持,叠加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带来的行业机遇,孚能科技正面临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01
孚能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动力电池及储能技术研发生产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大软包叠片电池技术在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20年7月,孚能科技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但之后的财务表现一直面临压力。公司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34.0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64.36亿元,但净亏损却从9.74亿元扩大到18.6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40亿元。
这主要是由于三元锂电池市场需求放缓,公司过度依赖单一技术路线,同时市场判断失误以及产能扩张时机不当,导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不过,转机在2024年出现。尽管当年营收同比下降28.94%,降至116.8亿元,但净亏损大幅收窄82.22%,降至3.32亿元,毛利率也提升了7.2个百分点,达到11.32%。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36.86%,达到9.09亿元。
进入2025年后,第一季度的亏损继续收窄至1.52亿元,同比减少29.82%,显示出经营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在资本层面,变化更为显著。2022年11月,广州工控联合广州产控、广州创兴投入33.18亿元参与定增。经过17个月的多轮博弈,原定于2023年7月的17.28亿元收购计划和年底的定增方案都未能实施。
最终在2025年1月,广州工控以9.72亿元收购了香港孚能系5%的股权,每股15.9元的收购价较最初的方案节省了7.56亿元。随着5月7日董事会换届完成,这家由广州市政府控股90%、广东省财政厅持股10%的世界500强企业正式成为孚能科技的控股股东。
孚能科技有了广州工控集团这个年营收超3000亿元的强力后盾,在资本方面得到了有力支持。但考虑到动力电池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孚能科技能否借助新股东的资源突破技术路线单一的瓶颈,实现持续盈利,还需要市场进一步检验。
02
软包电池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正发生着一些变化。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方形电池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圆柱电池在特斯拉等车企的带动下又有了新的发展,相比之下,软包电池的市场份额却在逐渐被挤压。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4年孚能科技在国内市场的装机量为3.44GWh,排名第十二,市场份额不到1%,这也反映出软包电池技术路线在国内整体的处境。
软包电池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成本和规模化生产方面,与硬壳电池相比,软包电池虽然在安全性和轻量化上有一定优势,但成本较高,且供应链不够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国内大众市场的推广。
这也导致孚能科技过度依赖三元技术路线,没能及时调整策略来应对市场的变化,特别是错过了磷酸铁锂电池快速崛起的市场机遇。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的高端车型中,软包电池仍然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也就能理解孚能科技近年来为何将战略重心逐渐转向海外。
2024年的财报显示,孚能科技的海外市场收入达到了86.6亿元,占总收入的74.1%,毛利率为13.70%,远高于国内市场的3.27%。其海外客户也从最初的奔驰拓展到了TOGG、Mahindra Group等多家车企。
为了更好地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孚能科技在土耳其建立了6GWh的产线,通过合资公司Siro进行运营,目前基本实现了稳定生产。这一产能布局有利于公司更好地服务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降低物流成本以及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孚能科技2024年的动力电池出口销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软包电池行业正处于技术转型期,孚能科技通过国资化获得了喘息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