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暗雷!健信超导科创板IPO背后的致命危机
2025-05-13 08:50:08
来源:科技与消费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一、客户与供应商“两头夹击”:
利润空间被腰斩
健信超导的客户集中度堪称“畸形”——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了73.75%、76.68%、79.62%的营收,第一大客户富士胶片集团占比超40%(2024年)。更危险的是,供应商集中度也高达58%-66%,上下游“两头挤压”下,其毛利率仅19.56%-24.94%,不到行业均值(45%左右)的一半。一旦大客户订单缩水或供应商涨价,利润将瞬间蒸发。
图片
图片
二、研发“抠门”:42个专利如何对抗
3000+巨头?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健信超导的研发投入却“寒酸”得惊人: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5.66%、5.42%、6.50%,不足同行(14%-18%)的零头。截至2024年,公司仅拥有42个发明专利,而竞争对手联影医疗手握3475个专利,差距近百倍。技术储备薄弱,未来如何应对西门子、GE的降维打击?
三、存货堆积如山:3.19亿库存
恐成“定时炸弹”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从1.82亿飙升至3.19亿,占流动资产比例超30%,存货周转天数长达200天以上。若市场需求突变,718万元的存货跌价计提杯水车薪。更讽刺的是,超导磁体技术迭代极快,现有库存随时可能沦为“废铁”。
图片
四、分红“掏空”利润:
3年5999万分红后募资补流
2022-2024年,公司连续三年分红1999万元,合计抽走净利润的35%-57%,董事长许建益独揽2491万元。但招股书却声称“缺钱”,拟募资9000万补流。左手分红套现,右手向股民要钱,吃相堪比“割韭菜”。
五、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一场“内鬼”即可引发灾难?
公司核心的无液氦超导磁体技术虽打破国际垄断,但仅靠42项专利和保密协议防护。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一旦技术骨干被挖角或泄密,20年技术积累可能一夜归零。招股书坦言:“泄密将直接摧毁竞争力”。
六、政策“断奶”:税收优惠消失
或致利润暴跌
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率,2024年税收优惠占利润总额的18%。若政策调整,净利润将直接缩水近两成。更致命的是,液氦进口依赖度超90%,国际供应链一旦断裂,生产线或将瘫痪。
七、行业“绞杀战”:国际巨头的死亡围剿
全球超导磁体市场前五名中,西门子、GE、飞利浦占据前三,健信超导虽位列第五,但市占率不足5%。面对巨头每年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健信超导的8.65亿募资额,还不够西门子医疗一周的研发开支。
附:健信超导发展历程
2003年:前身宁波健信机械成立,研发0.35T永磁体;
2009年:永磁体销量全球第一,但技术门槛低;
2013年:成立健信核磁,收购南京丰盛超导,进军1.5T超导磁体;
2021年:推出全球首台1.5T无液氦超导磁体,获国际首台套认证;
2022年:苏州基地投产,年产600台MRI整机;
2023年:启动IPO辅导,更名“健信超导”;
2025年5月:科创板IPO获受理,募资8.65亿。
结语
健信超导的IPO,像极了一场“技术包装下的资本游戏”。当“国产替代”的光环褪去,七重风险暴露的不仅是企业的脆弱,更是科创板审核的深层拷问: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硬科技”? 投资者若盲目追捧,恐将成为这场豪赌的最终埋单人。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