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产业经济>>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老怪:今日投资消息早知道潘益兵:周二早间市场信息

徐小明:周二大盘操作策略财智:大反弹后防出现分

龙头:反弹预示结构性行情存在灵枝:再次冲刺3100

梦回:盘前聚焦热点板块李清远:围绕3000展开震荡

吴西:此时需寻找低位绩优股纤虹:反弹仍存两大隐忧

拾金客:短期定呈现震荡格局一狼:重点把握三个方向

彬哥:今日重点关注一件事灯塔:今日开盘前参考提示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嘉立创IPO背后的六大雷区:高额分红、实控人独大、募资合理性存疑?

    2025-05-19 10:19:09 来源:科技与消费
      深圳嘉立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立创”)的创业板上市之路可谓波折重重,从财务数据“变脸”到募资额腰斩,再到实控人“瓜分”6.7亿分红,这家号称“电子产业一站式服务商”的企业,究竟藏着多少风险?本文结合招股书及监管问询,犀利拆解其上市路上的六大雷区。

      雷区一:财务数据“过山车”,盈利质量堪忧

      嘉立创的净利润如同坐上了“跳楼机”:2021年净利润7.64亿元,2022年暴跌25%至5.73亿元,2023年虽回升至7.38亿元,但复合增长率仍为负值。更令人警惕的是,其毛利率从32.37%一路下滑至22.66%,2023年虽反弹至27.12%,但仍低于行业均值。此外,研发费用占比仅3.74%-4.44%,远低于科技企业的平均水平,核心竞争力存疑。

      犀利观点:净利润靠“回光返照”,研发投入却“抠门”,这样的科技企业能走多远?

      雷区二:实控人“一手遮天”,治理结构埋隐患

      公司实际控制人田晓宏(后更正为丁会、袁江涛、丁会响三人)合计持股87.49%,形成“三巨头共治”局面。尽管招股书声称“无控股股东”,但三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牢牢掌控决策权,存在不当干预经营、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更讽刺的是,三人曾在IPO前突击分红6.7亿元,独吞5.86亿,被质疑“掏空公司后再圈钱”。

      犀利观点:实控人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中小股东的韭菜命早已注定?

      雷区三:42亿募资合理性遭拷问,产能利用率打脸“扩张逻辑”

      嘉立创一边宣称募资用于扩产,一边却暴露产能闲置的尴尬:PCB产能利用率常年徘徊在75%-80%,PCBA业务甚至低至69%。更离谱的是,其募资额从66.7亿“腰斩”至42亿,但测算资金缺口仅18.68亿,被监管质疑“圈钱意图明显”。而6.7亿分红与巨额募资并行的操作,更让投资者直呼“吃相难看”。

      犀利观点:产能闲置还要扩产,到底是真需求,还是给实控人的“利益输送通道”?

      雷区四:业务模式“光环褪色”,长尾市场依赖成双刃剑

      公司主打“小批量、多样化”的长尾市场,74%的PCB收入来自小批量订单,但这一模式正遭遇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冲击。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收入占比从49.79%骤降至40.80%,暴露出业务结构单一化的脆弱性。若竞争对手复制其数字化能力,嘉立创的护城河或将崩塌。

      犀利观点:长尾市场的蛋糕虽香,但巨头下场“抄作业”时,嘉立创还能守住几分地盘?

      雷区五:历史收购“埋雷”,合规瑕疵频现

      招股书披露,嘉立创收购惠州聚真时未支付股权转让款,且未及时办理外汇登记,被监管点名“程序瑕疵”。此外,子公司江苏中信华曾因实物出资未评估遭问询,存在出资不实嫌疑。更危险的是,收购标的遗留的2600万诉讼纠纷可能导致股权冻结,成为上市路上的“隐形炸弹”。

      犀利观点:并购狂飙背后是“带病上车”,历史旧账会否成为压垮IPO的最后一根稻草?

      雷区六:股价波动与发行失败风险高企

      创业板本身的高波动性叠加嘉立创业绩的不稳定性,股价腰斩风险剧增。而公司坦承,若认购不足或审核逾期,可能直接导致发行失败。此外,净资产收益率从48.9%暴跌至17.02%,募资后每股收益摊薄几乎成定局。

      犀利观点:韭菜们,准备好为实控人的财富自由梦“接盘”了吗?

      结语:一场“危险游戏”的参与者是谁?

      嘉立创的上市故事,充斥着实控人套现、募资合理性存疑、业务模式脆弱等硬伤。尽管其试图用“数字化赋能”包装科技属性,但低研发投入、高分红、产能闲置等数据,无不揭示这是一场资本游戏。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或许该问一句:这到底是创新企业的崛起,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财富转移?

      (数据来源:招股书、深交所问询函、新浪财经鹰眼预警)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