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将有一只新股在创业板IPO,公司全称是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同宇新材(301630.SZ),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保荐代表人为林剑锋、万弢。
同宇新材主业被归类为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不用力场君多说,估计小伙伴们也能关注到,还没上市的同宇新材已经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业绩下滑,净利润同比分别为-12.51%和-12.87%,下滑的倒是很稳定。
今年一季度则是增收不增利,收入同比增长了25.6%,净利却还下滑了4.43%。IPO之前,正是要紧的时候,同宇新材却给出了这样一份数据,多少有些尴尬了吧?
从产业链条来看,同宇新材的核心产品为电子树脂,再下一级是用于生产玻纤布基板,再下一级是刚性覆铜板。同宇新材在招股书中也描述:2022年和2023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大陆刚性覆铜板产值有所下降,为112亿美元和93亿美元;而且2023年降幅还不低,将近20%,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同宇新材2023年营收大幅下滑25.7%的产业背景。

进入到2024年,同宇新材虽然利润还是下滑了超10%,好歹营收增速回正了,小幅增长了7.47%,这能说明pcb行业转暖了吗?还真未必,参照同宇新材公布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宏昌电子(603002.SH)发布的年报,其中提到:报告期环氧树脂、覆铜板下游市场有效需求疲软、终端消费偏弱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产品毛利及毛利率同比去年减少,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
同宇新材的2024年也是这样的表现呀,毛利率从上年的27.92%下降到2024年的25.42%,主要产品售价无一例外地都在下跌。

从这些数据当中,力场君可没看出来站在行业的角度,有大规模投资扩产的必要。但同宇新材偏偏在努力逆势扩张,这次申请IPO,一张嘴就要融资13个亿,其中有12个亿要投入到年产20万吨电子树脂项目中。
这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呀,从生产经营的数据看,招股书披露截止到2024年末,同宇新材的产能只有3.7万吨,募投项目的计划产能是现有产能的5倍多。从财务体量的数据看,公司现有总资产15个亿,与计划的募投项目总投资额一样多。这样的扩张幅度,有没有“放卫星”的感觉?
对于计划中的扩产规划,同宇新材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发行人母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0.04%、105.93%和116.37%。发行人母公司产能利用率已经饱和,现有的生产能力已经难以充分满足下游市场需求,预计在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达产前,发行人可能发生因产能不足导致无法及时供货的情况,进而导致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存在增速放缓、停滞、甚至下滑的风险。
但是力场君觉得需要提醒小伙伴们注意一点,在产能利用率这个数据上,同宇新材玩起了小把戏。招股书披露,公司的产能在2022年到2024年始终保持一致、均为3.7万吨。

但是这忽略了一个事实,募投项目已开始先期投入,并在2024年7月开始投产并结转固定资产,但是这个已经开始投产的项目对应的产能,一丁点儿都没体现在公告的产能当中,对此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处于设备调试、试生产、产能爬坡阶段,产能尚未稳定。
关键问题是,这个已经开始投产的项目对应的产量,也是算进了全年产量当中,进而人造出了一个产量超过产能、产能利用率猛增的数据结果。这算不算是误导性陈述?这不是力场君能下结论的,回归到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同宇新材在行业萎缩的背景下,仍要逆势大幅扩产,还一张嘴就要圈13亿,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