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广西森合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森合高科)披露北交所IPO招股书,这是其继2021年创业板、2022年深市主板项目撤材料后,第三次冲击IPO。
这场锲而不舍的资本追逐背后,尚存多项待解问题:该公司股权架构上家族式控股明显,管理层及员工低学历结构引关注;严重依赖单一产品,业绩波动大且存稳定性风险;2024年临上市专利数量激增,且报告期内委外研发费用大涨;报告期内两起员工死亡事故,暴露生产管理规范性不足。
在严格的资本市场审核下,其森合高新的北交所创光之旅仍充满挑战。
01
专科及以下学历员工83.88%,
董事长父子均大专学历
森合高科成立于2011年,阙山东、刘新为共同实际控制人,该二人各持股28.083%。阙山东的小舅子刘易华为一致行动人,持股0.1405%,三人合计控制56.3064%的股份。
招股书显示,董事长阙山东出生于1961年,大专学历,后来获得了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
董事、总经理刘新出生于1968年,本科学历,也拥有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
阙山东的儿子阙明任董事、副总经理,未持股。其出生于1987年,与其父亲一样也是大专学历。


图片来源:森合高科北交所IPO招股书申报稿
截至2024年末,公司428名员工中,大专学历占16.59%,中专及以下学历占67.29%。这样的学历构成,意味着公司在知识创新、技术研发、管理升级等方面,可能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
02
严重依赖单一产品,2024年利润激增3倍
森合高科主要从事环保型贵金属选矿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是环保型贵金属选矿剂,应用于金、银等贵金属生产的浸出选矿环节,是贵金属生产所需的关键化学药剂之一。
2022-2024年,森合高科分别实现总营收3亿元、3.42亿元、6.19亿元;同期净利润4705.55万元、5606.93万元、1.5亿元。
其中2024年营收业绩翻了2倍,利润直接翻了三倍。
这看似亮眼的增长数据背后,实则暗藏危机。
首先,森合高科业绩的大幅增长,源于对单一产品的高度依赖。其环保型贵金属选矿剂在报告期内营收占比始终超95%,而下游贵金属行业受全球经济形势、贵金属价格波动、环保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显著。
例如,当国际贵金属价格暴跌时,下游企业为控制成本会缩减生产规模,对选矿剂的需求也将大幅减少,森合高科的营收和利润将直接受到冲击。

图片来源:森合高科北交所IPO招股书申报稿
第二,针对2024年业绩的突然大幅增长,森合高科在2024年年报中称:主要系本期销售情况较好,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同时本期销售情况及成本控制较好,资产利用效率提升。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是基于稳定的市场需求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未来可持续性还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从市场环境来看,目前我国虽然在提倡环保型贵金属选矿剂,但全球范围内,80%以上黄金矿山企业仍在广泛使用污染程度高的氰化钠。境外虽然有部分国家禁止氰化钠产品的使用,但主要是矿产金产量极少的国家,对森合高科产品的推广无重大影响。森合高科的仍处于市场培育和推广阶段,这也导致其市占率相对氰化钠较低,短期内很难大规模替代氰化钠产品。
整体来看,森合高科产品单一,主要靠低价策略,通过试用、派选矿工程师配合客户制定个性化技术方案等推广方式获取客户。倘若产品质量和技术无法与时俱进,产品优势无法匹及氰化钠,产品技术发明专利未获批准,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恐难持续保持。
03
IPO前大量申请专利,委外研发费用激增
招股书显示,森合高科专利数量大幅增长:据2021年2月创业板IPO招股书:其共计拥有与环保型贵金属选矿剂相关的12项专利(包括3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
而到了2024年末:该专利数据变为30项(包括14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
但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新增专利主要集中于2023-2024年取得:其中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023年新增实用新型专利4项。
与此同时,公司委外研发费用暴增。2022-2024年,研发费用从1003.51万元增至2104.25万元,但占营收比仅3.32%-3.38%,低于同行4.06%-4.93%。委托开发费用从89.50万元激增至911.91万元,占研发费用比例从8.92%升至43.34%。
大量依赖外部研发力量,不仅难以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还可能面临技术泄露、研发进度不可控等风险。结合专利数量的突然增长,不禁让人怀疑,这些集中申请的专利是否真正源于公司自身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还是为了满足上市对“科技创新属性”的要求而进行的“突击布局”。
从过往企业IPO期间委外研发费用的问询重点来看,委外研发的必要性,委外服务提供商是否与发行人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是否存在重大不利影响的关联交易,是否影响委外研发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是森合高科亟待解释的问题。
04
报告期内2起死亡事故拷问管理责任
森合高科在招股书中称,其报告期内存在一起安全生产一般事故:2023年9月,明阳厂区机械伤害致1人死亡,公司因安全管理缺失被罚款31万元,副总经理被罚1.8万元。

图片来源: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应急管理局
尽管森合高科称随后开展整改,但安全生产隐患并未根除。
据南宁市江南区应急管理局通报:2024年5月,公司2#车间技改项目触电事故再夺1条生命。调查显示,公司主体责任不落实,合作方违规转包、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涉事多方被处罚,事故造成65万元经济损失。

图片来源: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应急管理局
这两起事故尽管未被判定为重大事故,但这这背后却是罹难者家庭巨大的损失与悲痛。在资本市场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当下,频发的安全事故,难免让投资者对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严重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