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音(SHEIN)保密递表赴港上市,它到底不想让我们看见什么?
2025-07-13 21:55:34
来源:副驾驶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SHEIN年入千亿,却不敢公开招股书;保密递表、挤进科企赛道,只为讲一个“科技公司”的故事。
可监管在问它合不合规,资本在问它值不值钱——一个靠算法卖衣服的公司,能撑起AI独角兽的想象力吗?
全文共:2655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当地时间7月3日,法国市场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的一纸罚单,将快时尚巨头SHEIN推上风口浪尖。据多家媒体报道,因长期在官网虚构折扣信息、伪造环保承诺,SHEIN被处以4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37亿元)的巨额罚款,这不仅是法国对跨境电商开出的最高罚单之一,更揭开了出海企业全球化合规的深层危机。
当低价+高周转的模式撞上环保、劳工和数据监管的高墙,SHEIN选择逃离欧美资本市场,悄然“保密递表”港交所,试图走上港交所新开的“科企专线”通道。表面上,这是一场估值保卫战;深层次看,这是对一个问题的“生死对赌”:
SHEIN,真的算是一家科技公司吗?
1
快时尚之上的“数据运营体”
SHEIN的确代表了快时尚的新时代。它的“算法选款+小单快反+社媒流量爆破”模式,融合了多个先进概念:
每天上新数千SKU,由用户点击、收藏、转化数据驱动;
工厂只接小订单,测试热度后再放量;
无需门店,全靠社交媒体和KOL拉新;
后台系统像一台以数据驱动的快时尚引擎。
从运营效率和速度革命上看,它比ZARA还快两倍。但这就意味着它是科技公司了吗?
2
科技公司的定义,不是“用了AI”就行
港交所2023年设立“18C章科企专线”,服务未盈利但具高研发属性的科技公司。入选门槛包括:
技术原创性或突破性;
可持续研发投入(一般不少于5%-8%);
属于AI、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拥有平台化或可外部赋能的系统能力。
SHEIN显然并不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它的柔性供应链不是原创,而是借助中国工厂体系构建;
它的技术投入大多在流量运营和选品优化,非技术研发;
其R&D投入不足5%,核心资产仍是供应链效率;
没有形成生态网络或可对外开放的系统平台。
说它是科技公司,不如说是用技术手段运营服装生意的“极致电商”。
3
它是平台型企业吗?也不是
平台企业的基本特征包括:
多边网络:连接商户、消费者、服务商;
数据赋能:将平台数据标准化提供给合作方;
开放接口:具备API、开发者体系;
网络效应:用户越多越好用。
SHEIN的模式是封闭的、自营的、完全由自己控制的供应链系统:
工厂没有定价权,只是执行方;
没有第三方商户入驻;
没有API、没有生态协作;
不输出系统,不做SaaS服务。
本质上,SHEIN是一个超级运营团队在跑一套“自动化ERP系统”,而不是像阿里、Temu那样的平台。
4
它为什么要硬挤“科技通道”?
原因一:估值高得起
普通快时尚公司最多15倍PE,科技公司可按6-8倍PS估。
如果SHEIN仍被视为消费公司,500亿美元都嫌贵;若能“穿上科技马甲”,千亿估值可期。
类型
常见估值法
数字举例(以SHEIN为例)
快时尚/消费公司
用盈利估值(PE:市盈率)
假如SHEIN净利润为30亿美金,15倍PE → 估值450亿美金
科技公司
用收入估值(PS:市销率)
假如SHEIN年营收300亿美金,6倍PS → 估值1800亿美金
所以:
如果你是消费品牌,赚多少利润就只能值多少倍数;
如果你是科技企业,哪怕现在没赚钱,只要有增长潜力,就能值很多倍“收入”。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争当科技公司”的原因——资本愿意为想象力买单。
原因二:科企专线对未盈利企业友好
港交所传统主板要求盈利,但科企专线不要求。
SHEIN虽营收高,但净利波动大,若以消费股身份IPO风险太高。走科技通道更具灵活性。
原因三:保密递表可规避风险披露
SHEIN面临全球ESG与供应链监管风暴,一旦公开披露,将暴露诸多风险。保密递表能为其“拖时间+修包装”。
5
保密递表:不是SHEIN首创,但结局往往无解
保密递表(Confidential Filing)制度源自美国《JOBS法案》,2023年底被港交所引入,主要为:
高风险科技企业争取窗口期;
暂不披露财务、合规与结构细节;
保密期限为6个月,期满自动公开或作废。
SHEIN不是唯一用保密机制的公司。AI芯片、跨境SaaS、敏感数据类公司曾广泛尝试。但截至2025年6月,保密递表成功上市者不足1/4,大多数因估值不稳或监管障碍中止上市。
成功案例如Spotify、Dropbox是美股特例;在港交所,尚无明星级成功案例。
所以SHEIN保密递表的真实含义不是“偷偷上市”,而是“边谈边拖边看”。
6
和真正的科技公司比,它差在哪?
企业
本质
技术属性
平台属性
商业模式
SHEIN
自营电商
应用层算法强
❌ 无平台生态
DTC直销
Temu
跨境平台
中弱
✅ 多边网络
抽佣
阿里
综合平台
✅ 强
✅ 广阔生态
广告+云服务
亚马逊
基础设施平台
✅ 强
✅ FBA+AWS生态
平台+云
结论:SHEIN不是没有技术,而是技术只为自己服务、不可复制、不可外部调用,缺乏平台通用性。
7
市场相信它吗?投资人越来越犹豫
资本市场并不傻:
它看你有没有平台模型;
看你是否有出口的系统能力;
看你“保密”是为了战略节奏,还是怕暴雷。
SHEIN的最大困境不是赚钱能力,而是讲故事的空间被压缩殆尽。以前它讲“全球电商新物种”,现在只能讲“高效ZARA+点算法”,资本耳朵疲了。
8
全球监管风暴未止,SHEIN能躲得过一次,躲不过一辈子
法国的4000万欧元罚单只是开胃菜:
德国、意大利正在同步调查;
美国曾要求其供应链全面审查,甚至威胁纳入“实体清单”;
若港交所此番开绿灯,恐将成为监管与资本博弈的牺牲品。
即便成功上市,股价也将受限于ESG争议、数据疑云与平台想象力的缺失。
9
科技不是讲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SHEIN用了技术,但它的技术只为降低成本,不为构建生态。
它像一辆跑得飞快的跑车,却从未打开车门邀请别人上车。
真正的科技企业,不是“用了AI”,而是能把AI变成系统、变成平台、变成标准的公司。
SHEIN若继续以运营之名讲科技故事,或许还能撑几季,但想要戴稳“科技公司”的桂冠,它必须从“卖爆款”进化到“出标准”与“赋能他人”。否则,就算穿着科技的外衣,也掩盖不了它骨子里的运营基因。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