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投资拷问仙鹤股份:钱从哪来?卖给谁去?
2025-08-14 17:31:51
来源:资本传记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700万吨的规划产能,是仙鹤股份现有产能的3.5倍。如此庞大的增量,需要市场来承接。
当一家市值170亿元的企业同时推进三个百亿级项目,市场难免投来疑问的目光。仙鹤股份,这家国内纸基功能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正站在扩张与风险的十字路口。从广西的速生桉基地到湖北的杨树资源带,再到四川的竹林产区,三大"林浆纸用"一体化项目的同步推进,既勾勒出其突破原材料桎梏的战略蓝图,也暴露出资金链与产能消化的双重挑战。
01
产业链布局的深层逻辑
在特种纸行业深耕多年的仙鹤股份,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纸浆进口依赖。2022年进口木浆价格同比上涨13%,直接导致公司营业成本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毛利率跌至11.51%的历史低点。这种"卡脖子"的困境,成为其押注上游产能的核心动因。
三大项目的选址暗藏玄机。广西来宾作为国内速生桉主产区,为250万吨项目提供充足的阔叶木浆原料;湖北石首依托当地杨树与芦苇资源,90万吨浆类产能直指原材料自主;而四川合江的竹浆项目更具战略意义,80万吨竹浆产能将填补公司在非木浆领域的空白,与木浆形成资源互补。这种"木浆+竹浆"的组合拳,正是为了打破进口浆价波动带来的业绩魔咒。
自产浆带来的成本红利已初步显现。2024年湖北、广西基地贡献的16万吨自制浆,使公司营业成本增速首次低于营收增速5个百分点,毛利率回升至15.46%。这种改善让仙鹤股份更加坚定:只有掌握上游,才能在纸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02
资金链上的平衡术
110亿元的四川项目,加上广西118亿元、湖北100亿元的在建工程,总计超300亿元的投资规模,对仙鹤股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一季度末8.95亿元的货币资金,与单项目投资额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2024年4亿元的经营性现金流,更显捉襟见肘。
负债表上的数字同样令人关注。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的32.46%一路攀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65.49%,长期借款一年内激增132%至79.23亿元。这种杠杆水平在纸业同行中已处于高位,继续举债的空间愈发狭窄。
公司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多元化融资组合"。除了已有的41.43亿元直接融资和近300亿元间接融资外,股权融资被明确提上日程。但市值仅170亿元的体量,能否支撑大规模股权融资而不引发股东稀释担忧,仍是未知数。政策性金融支持虽被提及,但具体落地规模与时效,都存在不确定性。
这种资金筹措模式暗藏风险。公告中已坦言,若资金不能按期到位,项目进度可能受影响。对于三个处于建设高峰期的项目而言,任何一个环节的资金断裂,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03
产能消化的现实拷问
700万吨的规划产能,是仙鹤股份现有产能的3.5倍。如此庞大的增量,需要市场来承接。2024年公司137万吨的产量与122万吨的销量之间,已出现15万吨的库存差额,库存同比增长24%,产能利用率不足70%的现状,让市场对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打上问号。
公司的应对策略聚焦三个方向:深耕细分市场、拓展国内外布局、开发高端定制产品。这种思路虽符合行业趋势,但落地效果需要时间检验。特种纸市场本身容量有限,高端领域的竞争已趋激烈,而海外市场拓展面临贸易壁垒与本地化挑战。
更值得注意的是产能释放的节奏。广西、湖北项目计划在2028年前密集投产,四川项目一期需3年建设周期,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将是产能集中释放期。如果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可能重现产能过剩的局面,引发价格战。
04
豪赌背后的行业变局
仙鹤股份的激进扩张,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纸业格局重塑的迫切性。在双碳政策推动下,传统纸业面临转型压力,而具备原材料自主、产品高端化能力的企业,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三大项目布局的竹浆、木浆产能,恰与国家鼓励的林浆纸一体化政策相契合,这为其争取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
但这场"豪赌"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执行细节。四川项目二期是否启动,将视一期运营情况而定,这种灵活性能降低部分风险;湖北、广西项目的产能爬坡进度,也将影响资金回流速度。对于仙鹤股份而言,如何在扩张中保持资金链安全,在产能释放中同步提升市场份额,是比规划蓝图更重要的现实课题。
纸业巨头的崛起往往伴随产能扩张,但盲目扩张的教训同样深刻。仙鹤股份能否在这场三线作战中走出自己的路,不仅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也将成为观察中国纸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样本。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