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线程IPO:高增长与高亏损并存背后的关联采购疑云
2025-08-27 10:05:36
来源:瞭望塔财经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瞭望塔财经获悉,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募资80亿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瞭望塔财经发现,作为国内全功能GPU领域的领先企业,摩尔线程在展现高速增长潜力的同时,其持续亏损、供应链风险及公司治理等一些问题也值得深入审视。
业务隐忧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6月,是一家以全功能GPU芯片为核心产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致力于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公司创始人张建中先生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核心团队具备深厚的行业背景。
报告期内(2022-2024年),公司业务呈现出典型的初创技术企业特征:收入高速增长,但亏损额巨大。营收从2022年的4608.83万元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4.38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08.44%。然而,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0亿元、-16.73亿元和-14.9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接近50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未弥补亏损达-12.07亿元。
这种“未盈利”状态直接带来了潜在的退市风险。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若公司上市后某年度营收低于1亿元或净资产为负值,将触发退市风险警示。尽管公司营收增长迅速,但其盈利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存在不确定性。
首战IPO
此次IPO是摩尔线程的首次公开市场尝试。公司选择了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公司2024年营收远超2亿元门槛,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高达626%,远超标准,预计市值符合要求。
瞭望塔财经通过公开信息及招股书发现,公司于2024年11月签署辅导协议,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并于2025年6月18日完成辅导验收,随即在6月30日递交申请并获受理,进程堪称“闪电速度”。
值得关注的是保荐机构中信证券的角色。根据证券业协会备案信息,中信证券2023年曾作为独家财务顾问,协助摩尔线程完成战略融资(未披露金额)。这种“先服务后保荐”的业务连续性,可能影响保荐独立性。
光环下的阴暗
尽管前景广阔,但摩尔线程的IPO之旅仍需面对监管和市场对其 several 关键问题的审视。
1
实控人认定与公司治理的“过渡期”
招股书披露,在2023年12月之前,公司工商登记的董事长、总经理为张建中先生的配偶刘姗姗女士,董事为联合创始人周苑女士的姐姐周艳女士。张建中与周苑通过协议安排实际控制公司,直至2023年末才完成工商变更,使其持股与职务相匹配。
尽管招股书强调刘姗姗与周艳“未起到关键管理作用”,且相关代持已清理完毕,但这种初创期的安排可能仍会被问询,关注点在于公司治理初期是否规范、决策程序是否清晰、以及是否存在潜在股权纠纷风险。
2
高管与技术人员稳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张钰勃、马凤翔、杨上山、王华)未发生变动,保证了技术研发的连续性,这是一大亮点。
然而,高级管理团队在报告期末及IPO前夕出现了多次调整。2023年11月,总经理由刘姗姗变更为张建中;2024年10月,财务负责人由周苑变更为薛岩松;2025年3月,董事会秘书由王东变更为薛岩松兼任,同时王东被聘任为副总经理。
CFO和董秘是公司对接资本市场的关键人物,其在IPO申报期的变动通常是监管问询的重点,需要公司合理解释变动原因及其对公司规范运作的影响。
3
主营业务的核心隐忧:
1、“实体清单”制约
2023年10月,公司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这对其采购先进原材料、EDA工具、IP等环节构成了长期且重大的挑战。虽然公司表示已积极调整供应链,但全球GPU产业链分工高度专业化,寻找替代方案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研发周期拉长甚至技术性能折扣。
2、竞争与压力
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与英伟达(NVIDIA)、AMD等国际巨头相比,在技术积累、产品性能、软件生态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在国内,也面临多家企业的竞争。公司能否在巨头环伺的市场中持续获取订单并实现技术追赶,是其长期发展的关键考验。
3、客户集中度偏高
报告期各期,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80%。虽然这在B端业务中较为常见,但也意味着公司的业绩稳定性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要客户的订单连续性,存在一定的客户集中风险。
财务疑点
01研发投入的可持续性
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1.16亿元、13.34亿元和13.5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极高。80亿募资中,有75亿将投向三个芯片研发项目。这体现了公司的技术雄心,但也让人质疑:在可见的未来仍无法自我“造血”的情况下,公司是否对持续融资存在依赖?
02预付账款大幅增加
2024年末,公司预付账款余额为5.67亿元,较2023年末的7614.62万元增长645%,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8.37%。公司解释系业务发展及供应链策略所致。如此大额的资金预付款项,其具体对象、商业合理性、是否存在关联方以及相关货物交付安排,预计将是审核问询的重点。
03存货规模与跌价风险
2024年末存货账面价值为6.47亿元,计提跌价准备7153.20万元,计提比例为9.95%。GPU产品技术迭代快,需关注公司存货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04有息债务亮红灯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息债务总额高达16.0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达10.24亿元,招股书显示,公司目前货币资金21.45亿元,但扣除5.67亿元预付款和6.47亿元存货后,实际可用资金不足10亿元。以此计算,公司现金短债比仅为0.48倍,远低于1倍的安全线。需要警惕的是,10.24亿元短期借款中有4.8亿元以公司核心技术专利作为质押物,若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可能面临质押物贬值风险。而更可怕的是,2025年第四季度公司将面临7.2亿元借款集中到期,而这一时期恰好是下一代芯片流片的关键节点。这种时间上的重叠,可能进一步加剧公司的资金压力。
历史沿革疑点
招股书披露了报告期内的关联交易情况。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公司向关联方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升至36.36%(2022年该比例仅为1.20%),联想到诡异的“增营收负利润”,其关联交易的价格公允性、必要性以及是否构成依赖,是证监会历次问询中必然关注的核心问题,需要公司提供详尽说明与证据。
瞭望塔观点
瞭望塔财经认为,摩尔线程的IPO,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攻坚核心领域的一个缩影。其技术路径、团队背景和增长潜力赋予了它“独角兽”的光环,但巨额亏损、外部制裁、激烈竞争和内部治理等问题,也是其必须直面和解决的“荆棘”。
本次IPO既是公司获取发展资金、提升品牌的重要机遇,也是一次对其技术成色、商业模式和治理水平的全面体检。其能否成功闯关科创板,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对国产高端GPU赛道的信心。瞭望塔财经将持续关注其后续进展。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