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超18%:现金流缩水,核心业务全线承压
2025-09-17 08:24:01
来源:九州消费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作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迈瑞医疗(300760.SZ)曾凭借技术突破与并购扩张稳居行业前列。然而,2025年上半年,这家巨头交出了A股上市以来首份营收、净利润双降的中期成绩单,业绩颓势背后,是国内业务低迷、低价竞标挤压利润、并购边际效益递减等多重难题的集中爆发,而被寄予厚望的出海业务,能否扛起业绩复苏大旗仍存不确定性。
业绩“首降”破防,核心业务全线承压
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迈瑞医疗上半年营收167.43亿元,同比下滑18.45%;净利润50.69亿元,同比降幅更是扩大至32.96%。这一数据不仅打破了公司上市以来中期业绩的增长惯性,更暴露了其核心业务的深层危机。
从业务板块来看,支撑迈瑞医疗的体外诊断、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三大支柱全面沦陷。作为第一大业务的体外诊断板块,上半年收入64.24亿元,同比下降16.11%,毛利率同步下滑4.37个百分点至59.5%,检测量与产品价格的双重下滑,直接削弱了该业务的盈利能力。医学影像与生命信息与支持板块表现更差,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2.51%、31.59%,成为拖累业绩的主要力量。
追溯业绩下滑的根源,国内市场的疲软是关键。尽管迈瑞医疗将国内业务下滑归咎于2024年招标周期延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连续两年收缩导致的新基建项目延期,但从数据来看,2024年国内业务已出现5%的下滑,2025年上半年跌幅进一步扩大至30%以上,说明外部环境的冲击已从短期影响演变为长期压力。地方财政紧张、招标流程延误、回款速度放缓等问题,正在持续侵蚀公司的国内市场根基。
“以价换量”难持续,现金流与利润双承压
为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迈瑞医疗在2025年选择了“以价换量”的策略,频繁参与低价竞标,试图通过牺牲短期利润换取市场份额。但这种策略的副作用已逐渐显现,不仅加剧了利润空间的收缩,更带来了现金流压力。
从公开招标信息来看,迈瑞医疗的降价幅度堪称“激进”。2025年5月,在新疆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中,其高端全身超声产品单价从四川省项目的28.2万元降至18.6万元,在河南同类项目中,高端超声产品价格更是低至36万元,远低于80万元的项目预算单价。更令人震惊的是,8月其CAL7000型号血细胞流水线设备以940元的超低价中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项目,而该产品在2024年9月的中标单价还高达39万元,价格跌幅近乎“腰斩再腰斩”。
这种“割肉式”竞标虽然短期内带来了订单增长,却直接冲击了公司的盈利水平。2025年上半年,迈瑞医疗毛利率、净利率双双下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53.83%。对于一家依赖规模效应和技术溢价的医疗器械企业而言,长期“以价换量”不仅会损害品牌形象,更可能导致研发投入不足,陷入“低价-低利润-低研发-竞争力下降”的恶性循环。一旦现金流持续恶化,公司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扩张都将面临更大风险。
并购红利消退,商誉高企埋隐患
并购曾是迈瑞医疗快速扩张的核心武器。从2008年收购美国Datascope切入欧美监护市场,到2024年以66.5亿元收购惠泰医疗布局心脏电生理领域,公司通过十多次并购实现了产品多元化与渠道全球化。但如今,并购带来的增长红利正在消退,反而埋下了商誉减值的隐患。
2023年收购德国DiaSys、2024年收购惠泰医疗两起重要并购,并未给迈瑞医疗带来预期的业绩拉动。2023年公司营收增速从20%以上降至15%,2024年进一步跌至5.13%,2025年上半年更是陷入负增长。在近期业绩说明会上,公司坦言惠泰医疗并表摊薄了盈利,而DiaSys在IVD领域的协同效应也未充分释放。这意味着,随着公司体量扩大,通过并购实现业绩突破的难度越来越大,并购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
更值得警惕的是商誉高企的风险。截至2025年6月30日,迈瑞医疗商誉规模已达115.06亿元,较2023年6月底的46.37亿元增长超2倍。巨额商誉背后,是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的潜在风险。若未来DiaSys、惠泰医疗等标的无法实现承诺业绩,迈瑞医疗将面临大规模商誉减值,进一步侵蚀净利润,给本就疲软的业绩“雪上加霜”。
出海业务成“孤注”,复苏前景存疑
在国内业务深陷泥潭、并购红利消退的背景下,迈瑞医疗将业绩复苏的希望寄托于出海业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4%,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50%,成为唯一的业绩亮点。但细究之下,出海业务的支撑作用仍需理性看待。
从业务结构来看,国际体外诊断业务虽实现双位数增长,但主要依赖化学发光业务的拉动,其他细分领域增长乏力;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业务的海外营收占比虽分别达67%、62%,但高端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仍较低,超高端超声系列近4亿元的销售额看似亮眼,却仅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增长动能能否持续尚不明确。此外,海外市场面临着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不同国家的法规壁垒,迈瑞医疗要实现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还需突破技术、渠道、品牌等多重挑战。
更关键的是,出海业务的盈利水平尚未明确改善。尽管公司预计未来国际业务盈利将稳步提升,但2025年上半年并未体现出明显的盈利优势。若海外市场也陷入“以价换量”的竞争,或遭遇贸易壁垒,迈瑞医疗将失去最后的业绩支撑点。
从曾经的“国产医疗器械龙头”到如今的“业绩双降”,迈瑞医疗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价换量”的短期策略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并购留下的商誉隐患亟待化解,出海业务的复苏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对于迈瑞医疗而言,如何平衡市场份额与盈利水平、突破国内业务瓶颈、实现海外市场的可持续增长,将是其未来能否重回增长轨道的关键。而这场困局的破解,显然需要更多实质性的战略调整,而非单纯的业绩预期与口号。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