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产业经济>>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老怪:今日投资消息早知道潘益兵:周二早间市场信息

徐小明:周二大盘操作策略财智:大反弹后防出现分

龙头:反弹预示结构性行情存在灵枝:再次冲刺3100

梦回:盘前聚焦热点板块李清远:围绕3000展开震荡

吴西:此时需寻找低位绩优股纤虹:反弹仍存两大隐忧

拾金客:短期定呈现震荡格局一狼:重点把握三个方向

彬哥:今日重点关注一件事灯塔:今日开盘前参考提示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新广益IPO迷雾:“清仓式”分红掏空利润,供应商乱象丛生向成立1个月的实缴资本8万元的供应商大举采购数千万涉嫌利益输送

    2025-09-17 09:57:46 来源:领航财经资讯 已入驻财经号
      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广益”)作为一家宣称专注于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全力冲刺创业板IPO,拟募集资金6.4亿元。公司将于9月19日正式上会接受审核。

      然而,在其看似光鲜的上市蓝图背后,却暗藏诸多亟待解答的谜题。从IPO前夕近乎掏空公司盈利的“清仓式分红”,到与已注销供应商持续交易的诡异操作,再到财务数据与业务模式暴露的重重风险,新广益的上市之路布满荆棘,也引发了市场与监管机构的尖锐质疑。

      IPO前“清仓式”分红被指吃相难看

      2021年11月,新广益前身新广益有限的一则股东会决议,将市场目光聚焦于其IPO前的分红操作。彼时,公司决定将未分配利润中的2.2亿元全额分配,这一金额究竟意味着什么?数据显示,该分红占2021-2023年公司净利润总和的65.45%,相当于将公司近年近三分之二的盈利一次性瓜分,近乎掏空公司盈利。

      而分红的流向更令人咋舌。实际控制人夏超华及其胞弟夏华超、控股股东聚心万泰分别获得500万元、50万元和2.145亿元现金分红(税前)。值得注意的是,聚心万泰由夏超华兄弟控股,2022年末,聚心万泰又将5750万元分红款用于对新广益增资。这种“分红—增资”的循环操作,被市场质疑为“左手倒右手”的戏码。一方面,实控人通过分红快速套现,将公司利润收入囊中;另一方面,又以增资名义将部分资金回流公司,看似缓解资金压力,实则可能是为了粉饰财务状况,掩盖其套现本质。

      更矛盾的是,在巨额分红仅一年多后,新广益便以“缺钱”为由计划通过IPO募集6.4亿元。既然公司资金紧张,又为何在上市前夕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分红?面对深交所的问询,新广益仅以“分红资金来源于未分配利润,符合公司章程,且不影响正常经营”搪塞,这样的解释显然难以消除市场疑虑。

      从财务影响来看,大额分红已对新广益的营运能力造成显著冲击。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达2.81亿元,占总资产的33.69%,且应收账款增速(30.3%)远超营业收入增速(27.32%);存货余额为9280万元,存货周转率(4.88次)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65次)。在流动资金本就紧张的情况下,巨额分红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的资金实力,未来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不容小觑。同时,这种操作也让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利信心产生怀疑,毕竟,若实控人对公司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又怎会急于在上市前大规模套现?

      与已注销供应商“持续履行”采购合同?

      供应商管理本应是企业保障生产稳定、控制成本的重要环节,但新广益在这方面的操作却乱象丛生,暴露出其在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披露上的重大缺陷。

      与已注销供应商的持续交易,是新广益供应商问题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据披露,新广益2023年与部分小微或新成立供应商交易频繁,甚至包括已注销企业作为重要合同主体。例如,招股书显示,新广益均表示与苏州优创塑业(苏州优创塑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包括但不限于苏州优创塑业有限公司、苏州润利达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等)的采购合同仍在履行,履行时间为2021年1月15日至长期。

      但天眼查信息显示,苏州润利达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早在2022年3月就已自主登记注销。这意味着新广益,如今或仍在与一家“已注销主体”的存续采购合同。

      而苏州优创塑业有限公司则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12月的公司,公司实缴资本只有7.98万元。而招股书显示,2020-2021年,苏州优创塑业在成立一个月后便跻身新广益前五大供应商,对应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354.87万元和1924.56万元。也就是说优创塑业刚成立,新广益就向其大举采购,此举或涉嫌利益输送。

      这种信息披露的滞后与不实,不仅违反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原则,更让市场对交易的真实性产生强烈质疑。已注销的公司为何还能成为合同主体并持续交易?这些交易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虚增营收等违规行为?面对深交所关于“供应商注销后交易的合理性及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隐瞒”的问询,新广益辩称“交易基于历史合作惯性,金额较小,不影响整体供应链稳定性”。

      请问一家成立只有1个月的公司,实缴资本不到8万元,新广益就敢向其采购数千万元的原材料。这恐怕不是“金额较小”吧?这恐怕也不仅仅是所谓的历史惯性所致吧,有无可能是明显的利益输送呢?

      值得一提的是,新广益对苏州优创塑业的预付款相当大,截至2022年末,其对苏州优创塑业的预付款搞到161万元,占预付款总额的18.33%,仅次于巨无霸央企中国石化。而苏州优创塑业只是一家实缴资本不到8万元的小供应商。

      此外,新广益对核心原材料的依赖也加剧了其供应链风险。公司核心产品抗溢胶特种膜、强耐受性特种膜的关键原材料TPX粒子,采购占比在2024年达22.11%,且最终货源几乎全部依赖竞争对手日本三井化学。尽管新广益宣称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但在原材料供应上却高度受制于竞争对手,这本身就存在巨大矛盾。一旦三井化学因地缘政治、贸易摩擦或价格波动限制供应,新广益的生产将面临“断炊”风险,生产稳定性难以保障。

      财务与业务隐忧:增长乏力 业务结构单一  

      除了分红与供应商问题,新广益的财务表现与业务模式也存在诸多隐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IPO合理性的质疑。

      从财务数据来看,新广益的业绩增长乏力且稳定性不足。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96亿元、4.55亿元和5.16亿元,几乎无明显增长;净利润波动较小,2022年甚至出现营收下滑。2024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虽分别增至6.57亿元和1.16亿元,但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能源材料业务的低基数爆发(2024年收入9690.41万元,同比增118.49%),而核心产品抗溢胶特种膜的收入占比仍高达46.58%,业务结构单一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应收账款与存货风险更是雪上加霜。2024年末,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42.86%,周转率仅为2.64次,远低于行业平均的8.43次。其中,对好力威的应收账款集中于2024年8-9月,占全年收入的52.33%,但回款情况仅在2025年1-6月逐步改善,存在较大坏账风险。存货方面,2024年末存货余额9280万元,占总资产的11.10%,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光伏粒子采购单价从22.38元/KG降至11.52元/KG,触发821.99万元跌价准备,凸显出公司存货管理的脆弱性。

      业务模式上,新广益同样缺陷明显。客户集中度高是其一,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69.64%、57.22%和52.89%,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处高位。尤其是第一大客户鹏鼎控股的采购量持续下滑,2022-2024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61亿元、1.35亿元和1.28亿元。新广益解释称收入下滑系鹏鼎采购低价产品所致,但销量增长13.19%。然而,鹏鼎作为全球FPC龙头,其采购量下降或许更能反映出新广益产品竞争力不足或客户关系弱化的现实。

      新广益的IPO之路,可谓是“问题重重”。从“清仓式分红”暴露的实控人套现嫌疑,到供应商乱象折射的合规与信披缺失,再到财务与业务层面的诸多隐忧,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其上市之路上的“绊脚石”。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新广益若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并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其上市前景恐怕不容乐观。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应保持清醒,审慎评估新广益的投资价值,避免被其表面的“高新技术企业”光环所迷惑,警惕潜在风险。新广益能否化解质疑,成功登陆创业板,仍需时间检验。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