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后管理不到位等,温州银行一日两罚!
2025-09-18 13:20:37
来源:财经野武士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9月1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温州监管分局披露一张罚单,显示温州银行因“信贷业务管理不到位”“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被罚款100万元。此外,监管部门还对相关责任人陈汉作出终身禁业的处罚决定。
同一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丽水监管分局也披露一张对温州银行的罚单。温州银行丽水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员工行为管控不到位”被罚款70万元,一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
进入2025年,温州银行的罚单数量有所增加,百万级大额罚单就有2张,暴露出该行在内控合规管理与异地经营方面的不足。与几次曝出信贷违规相对应的,是该行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增长,以及信贷资产质量的下行挑战。
1
其中一位相关责任人已落马
根据公开信息,温州银行这张100万元罚单的相关责任人陈汉,此前曾在温州银行担任杭州分行副行长,绍兴分行筹建组负责人、行长等职位。
2021年8月,陈汉被免去温州银行绍兴分行行长一职;12月,陈汉便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截至目前,关于陈汉被查仍没有后续消息公开,监管部门的终身禁业处罚却先一步到来。
陈汉被终身禁业是否与其4年前被查有关,外界尚不可知。可以确定的是,温州银行此次两张罚单,似乎都涉及该行的异地分支机构。
温州银行成立于1998年,由29家城市信用社、8家营业处以及6家金融服务社共同整合而成,起初叫温州市商业银行,直到2007年才正式改名为温州银行。
更名后,温州银行启动跨区域经营,从第一家异地分行——衢州分行开始,截至2024年末,温州银行已经设立了10家异地分行,分布在上海、杭州、宁波、丽水、台州、嘉兴等10个城市。
其中,丽水分行成立于2012年12月,是温州银行的省内异地分行。截至去年末,该分行下辖10家支行,员工人数(按工商年报中的参保人数统计)有187人。此次罚单,暴露出该分行在贷后管理环节的合规漏洞。
银行贷后管理不到位,通常包括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信贷档案管理混乱、未持续跟踪借款人资信变化、未监控贷款资金用途、未能及时发现借款人违约或风险信号等违规情况。温州银行丽水分行在去年6月还因为贷前调查未尽职被罚款30万元。
前有贷前调查未尽职,后有贷后管理不到位,反映出温州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多个信贷环节都存在制度性不足。
通常而言,银行会建立审贷分离架构,让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发放、贷后管理等环节由不同部门或岗位人员负责,以实现相互制衡。
温州银行亦是如此。组织架构图显示,温州银行在高管层下面设立了10个委员会,包括授信与投资审查委员会、不良资产处置委员会、问责委员会、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等。
在信贷授信审批方面,温州银行还设立了支行信贷小组,与总分行授信与投资业务审查委员会、党委会等集体审议机构,共同负责信贷审批。分支机构调查人员进行贷前调查后,提交至授信审批部进行审查,接着按照不同审批权限,再次提交审批人。对于超过分行审批权限的项目,需上报总行进行审查、审议、审批。
这样来看,温州银行分支机构的信贷审批并非完全由分支机构负责,该行应当是将部分小额贷款的权限下放到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没有审批权限的大额贷款,就上报给总行的相关审批部门进行审批。
好的一面是,这样可以确保审批独立性,对大额贷款的审批更加严谨。但实际操作过程可能存在审批效率低、链条长的问题。首先,总行审批依赖分支机构上报的材料,而分支机构人员分散,若受地方关系、客户背景等因素影响,材料存在真实性问题,将会影响审批质量。
此外,岗位分离后,如果贷后管理职责未明确到人,仍会导致“无人管、无人负责”的局面,将信贷资产置于风险中。监管机构开出的这两张罚单,或许也是为温州银行信贷风控管理敲响的警钟。
2
信贷资产质量亮起红灯
在信贷风险管理环节的合规性不足,反映到财报中,便是资产质量的下行趋势和对盈利空间的侵蚀。
仅从最新的不良率时点指标来看,截至去年末,温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87%,较年初下降23bps,不良率实现明显优化。
但这一优化的前提,是温州银行加大了核销力度。2024年,该行核销了31.55亿元的不良贷款,同比增加了41.61%。此外,为了针对性管控,温州银行成立了小贷清收中心,专职负责信用类贷款、小微贷款的逾期清收工作,去年一共清收了16.81亿元,远高于前两年。
2025年中报,温州银行并未披露截至二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相关数据。不过,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46.6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47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4.23%、2.53%。营收与净利润会出现如此大的增速差值,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
上半年,温州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为2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6%。资产减值损失某种程度上是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的体现之一,其大幅增长,意味着温州银行面临较大的不良压降压力,甚至对利润端形成侵蚀。
回看2024年的其他资产质量指标,可以发现,尽管温州银行去年的不良率下降,但关注类贷款、逾期贷款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些问题贷款极易转化为不良。
联合资信在对温州银行出具的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受温州地区部分中小企业偿债能力减弱、往年度延期类贷款风险逐步释放等原因影响,温州银行的关注贷款规模有所上升。截至2024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为86.24亿元,占总贷款的2.9%。贷款逾期率也从1.84%上升到1.99%。
另外,温州银行还有一定规模的展期贷款,去年末展期贷款余额为39.23亿元。这之中,只有0.28亿元被纳入不良,划分为关注类贷款的也只有14.69亿元。也就是说,有24.26亿元的展期贷款都划分为正常类贷款进行管理。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关注类贷款,还是未纳入不良的展期贷款,都有一定可能下迁,形成不良。这或许也是今年上半年温州银行再次加大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一个原因。
尽管面临盈利增长放缓、资本充足水平告急(最新核充率仅7.72%)、信贷质量下行压力加剧等多重挑战。但对温州银行而言,当务之急或许是加强合规管理与分支机构监督,只有革除积弊,补齐内控短板,才能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有效提升经营业绩。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