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商行净利润下滑6.83%,个贷不良率飙升
2025-10-20 09:28:53
来源:梅花商业评论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在银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区域性农商行的风险处置正加速推进。作为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商银行近期再度抛出近190亿元信贷资产出售计划,这已是其一年内第二次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然而,频繁的"资产甩卖"并未扭转其盈利下滑与资产质量恶化的双重困境,反而暴露了该行在业务转型与风险管控上的深层难题。
01
年内二度"甩卖"资产
189亿债权背后的业绩压力
10月9日晚间,广州农商银行一纸公告揭开了其新一轮资产处置计划的面纱。根据公告,该行董事会已批准出售合计债权金额约189.28亿元的信贷资产,其中包含149.78亿元本金、38.97亿元利息及少量代垫费用与违约金。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资产的账面价值仅为121.32亿元,较本金规模缩水近19%,而其业绩表现更显惨淡——2023年、2024年两个财年,该资产分别录得税前净亏损5.09亿元、10.6亿元,税后净亏损3.81亿元、7.95亿元,亏损幅度同比翻倍,成为拖累该行利润的"包袱"。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批待售资产的风险集中特征显著。截至2025年6月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三大行业占比合计超75%,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38.78%的占比居首,涉及本金58.08亿元;房地产业占比20.46%,本金规模30.64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6.27%,本金24.37亿元。这一结构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高风险领域高度重合,尤其是房地产业的持续调整,使得相关信贷资产的回收难度陡增。
事实上,这并非广州农商银行首次通过出售资产"减负"。回溯至2024年11月,该行已公告转让债权金额约145.92亿元的信贷资产及其他资产,当时房地产业资产占比高达96.67%,本金规模114.66亿元。仅一个月后,该行便以99.93亿元的价格将这批资产出售给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折价幅度超过30%。短短一年时间内,该行处置的信贷资产规模累计已超335亿元,相当于其2025年6月末个人贷款总额的174%,如此密集且大规模的资产处置,在区域性农商行中实属罕见。
02
营收利润"剪刀差"扩大
ROA创同期新低
资产处置的背后,是广州农商银行日益严峻的盈利压力。根据其2025年中期报告,截至6月末,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0.37亿元,同比增长9.41%,看似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6.83%,仅为13.74亿元,形成明显的营收利润"剪刀差"。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折射出该行成本控制与资产收益能力的双重弱化。
从盈利效率指标来看,广州农商银行的表现更显疲软。报告期内,该行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降至0.22%,较上年同期的0.26%下降0.04个百分点,不仅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更创下其上市以来同期新低。ROA作为衡量银行资产盈利效率的核心指标,其持续下行意味着该行每单位资产创造的利润在减少,资产运营效率正不断降低。
深入分析利润下滑的原因,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是重要推手。尽管该行未在中报中直接披露当期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但结合其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的动作不难推断,为应对资产质量恶化,该行不得不计提更多减值准备,这直接侵蚀了净利润空间。同时,随着市场利率下行,该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从上年同期的4.55%降至3.76%,下降0.79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动能被进一步削弱。
03
个贷不良率突破3.5%
资产质量风险集中暴露
相较于盈利端的压力,广州农商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更值得警惕。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总额已达142.19亿元,不良贷款率1.98%,虽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结构上的风险隐患已逐渐显现——尤其是个人贷款板块,成为不良率攀升的"重灾区"。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行个人贷款不良金额68.51亿元,不良率飙升至3.55%,较上年末上升0.66个百分点,不仅远高于1.98%的整体不良率,更较公司贷款不良率(1.69%)高出1.86个百分点。从个人贷款内部结构来看,占比38.58%的个人经营贷款与占比43.69%的个人按揭贷款是主要组成部分,这两大板块均面临不小的风险压力。其中,个人经营贷款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困境直接导致还款能力下降;而个人按揭贷款则受房地产市场调整拖累,部分购房者出现断供风险,进一步推高了不良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农商银行的公司贷款不良率也呈上升趋势,截至6月末较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至1.69%,不良金额73.68亿元。尽管该行通过出售资产不断出清公司贷款领域的风险资产,但从数据来看,风险生成的速度仍快于处置速度。公告显示,此前出售的145.92亿元资产中,房地产业占比超96%,而此次待售的189.28亿元资产中,房地产业占比仍达20.46%,表明该行在房地产相关领域的风险敞口仍未完全闭合。
04
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风险处置任重道远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9年、2017年在香港上市的区域性农商行,广州农商银行曾凭借地缘优势在华南市场快速扩张,截至2025年6月末,其资产总额已达14067.06亿元,下辖550家营业网点,并控股多家农商行与村镇银行。但随着行业环境变化,该行传统的业务模式与风险管控体系正面临严峻考验。
从业务结构来看,该行仍高度依赖信贷业务,截至6月末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超50%,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长期偏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公司贷款风险尚未完全出清的情况下,个人贷款又成为新的风险点,这使得该行陷入"两头承压"的困境。公告中提到,未来该行将加大个人贷款风险资产的处置清收,但从其过往处置效率与折价幅度来看,这一过程不仅会进一步消耗资本,还可能对利润造成持续冲击。
对于广州农商银行而言,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平衡风险处置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一方面,需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速度,通过多元化方式降低风险敞口,避免风险在个人贷款与公司贷款之间交叉传染;另一方面,应推动业务转型,减少对传统信贷业务的依赖,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优化盈利结构。此外,还需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尤其是针对个人贷款的审批与贷后管理,从源头遏制不良资产的生成。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宏观经济复苏乏力、银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区域性农商行面临的资本补充、客户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广州农商银行能否通过此次资产处置"轻装上阵",扭转盈利与资产质量的双重颓势,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若不能尽快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该行面临的风险挑战或将进一步加剧。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