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线程4400万退货迷局:客户招投标存疑,跨期记账引追问
2025-10-20 09:38:02
来源:巴丹财经
已入驻财经号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于2025年9月26日过会,当晚提交注册,可见政策支持力度,但在这个IPO冲刺的关键节点,其 2024年度高达 5385.96万元的销售退回事件引发市场关注。其中客户M单笔4400.28万元的集群产品退货,不仅暴露出下游需求真实性的隐忧,更因招投标流程异常、会计处理跨期两大疑点,成为上交所问询及市场质疑的焦点。
核心退货事件回溯:4400万集群产品的往返之旅
据摩尔线程披露,报告期内销售退回呈现高度集中特征:2022年仅发生9.2万元小额退回,2023年无退货记录,而2024年突然出现5385.96万元大额退回,占当年营收比例显著。这笔退回中,客户M的4400.28万元集群产品退货占比超81%,成为矛盾核心。
基于上交所问询,摩尔线程给的解释是,“客户M基于下游算力集群项目采购该集群产品,公司已完成交付,但因下游项目招投标流程冗长且最终未发标,导致款项长期无法收回,最终协商退货。”看似合理的解释背后,却暗藏两大无法回避的疑问。
疑点一:未发标先采购,客户M涉嫌"虚假需求"?
摩尔线程的回复文件显示,客户M在下游项目“最终未发标”的情况下,已与公司完成合同签订及产品交付。这一行为与招投标活动的基本逻辑存在显著冲突,是否存在“虚假发标”或“需求造假”的情况?
从行业惯例来看,算力集群产品单价高、定制化强,下游客户通常会在招投标流程明确后才启动采购。某头部AI算力企业采购负责人表示:“这类千万级集群项目,必须以中标通知书为采购依据,否则一旦流标,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占用和设备处置风险。”
更关键的是,摩尔线程在回复其他问询时曾明确提及,公司直销模式下“未将未取得中标资格或未招标作为客户单方解除协议的条件”,且产品交付需取得签收凭证。这意味着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已明知客户M可能面临未中标风险,却仍完成交付。不禁让人怀疑:该客户是否从一开始就缺乏真实需求,其采购行为是否存在配合公司做高营收的嫌疑?
疑点二:4400万退货分两年记账,会计处理合理性存疑
相较于招投标疑点,客户M退货的会计处理更显蹊跷。根据问询回复披露,这笔明确发生在2024年的4400.28万元退货,其对应的存货余额确认却被拆分为2024年与2025年上半年各50%,这种跨期处理方式与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存在出入。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销售退回在发生时应冲减当期销售收入,并同步调整存货账面价值。客户退货发生后,卖方需即时将退回商品计入库存并调整收入。
某资深注册会计师指出:“退货行为发生在2024年,无论货物实际回收时点是否跨期,都应在2024年进行全额会计处理。拆分至两个年度确认,可能存在调节各期存货规模及利润的嫌疑。”
值得注意的是,摩尔线程2025年(1月-9月)营业收入为73,500.00万元至78,600.00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64.17%至182.50%,净利润亏损收窄。将50%的退货存货延迟至2025年确认,客观上会减少2024年的存货减值压力,同时避免对2025年营收增速产生过大冲击,这种时间点的选择难免会让人对其财务调节的联想。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