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比茅台还高,1.5亿会员的企查查遭遇增长瓶颈
2025-10-20 09:38:51
来源:快马财媒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10月10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企查查”)的IPO申请获得受理,拟于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来看,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的毛利率超过90%,足以比肩贵州茅台。支撑起这一高利润率的,是其庞大的C端用户基本盘。截至2025年6月末,企查查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1.5亿,月活用户超过8000万。这些以“打工人”为主体的个人会员,通过购买VIP、SVIP服务,贡献了公司超七成收入,成为企查查商业模式的基石。
高毛利背后并非一片坦途。高度依赖C端会员付费的模式已显现增长天花板,用户关于“自动续费”、“会员权益缩水”的投诉不绝于耳,暗示着C端市场的挖掘已趋于极限。同时,企查查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潜力的B端市场,并将AI视为破局关键。此次IPO拟募资15亿元,其中有近10亿元计划投入研发升级,尤其是在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项目上,意图在技术变革中抢占先机。
悬在企查查头顶的还有合规与声誉风险。在递交招股书前不久,公司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收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的行政处罚罚单。尽管罚款金额不大,但对一家数据服务商而言,来自金融监管机构的处罚无疑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在黑猫投诉等第三方平台上,针对企查查的投诉持续不断,主要集中在自动续费、退款困难等方面,这些问题正持续侵蚀着其品牌的用户信任。
C端天花板已现,B端AI寻破局
企查查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商业大数据的收集、挖掘与应用,旗下拥有企查查APP、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接口服务等产品。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将公开的企业工商、司法、经营等信息进行整合、清洗和结构化处理,再以会员订阅或数据接口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商业模式上,企查查先从C端市场切入。2016年,公司发布首款收费产品——企查查VIP会员,此后陆续推出SVIP会员等,满足个人用户在求职、商务合作、风险排查等场景下的信息查询需求。这种标准化的会员产品具有极强的规模效应。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企查查主营业务毛利率呈现小幅增长,从2022年的87.24%增至2024年的88.81%,到202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90.74%。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标准化产品收入的增速高于成本增速所致。
简单来说,数据采集和平台开发的固定成本投入完成后,每增加一个付费会员所带来的边际成本极低,这使得C端会员业务成为一台高效的“印钞机”。截至2025年6月,超过1.5亿的累计注册用户和超8000万的月活用户,贡献了总收入中的七成多。
长期来看,单纯依靠新增用户来驱动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此时,企业往往会转向挖掘存量用户的价值,即提高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企查查近年来的一些运营动作,似乎也印证了其C端业务正面临增长瓶颈。
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大量用户反映企查查会员权益“缩水”。有消费者称,开通会员时宣传“不限量查询”,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被限制查询次数。更典型的案例是,部分原属于VIP会员的功能,在后续的改版中被划分至价格更高的SVIP会员权限内,用户若想继续使用,必须加价升级。例如,有用户投诉称,续费VIP后发现,原本可以使用的“司法大数据”功能无法使用,被告知需要升级到SVIP。
这种通过调整产品功能、引导用户升级来提升客单价的做法,虽然能在短期内拉动收入增长,但其背后反映的,是C端用户自然增长乏力的现实。当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向现有用户进行更深度的商业化挖掘,成了一种必然选择。但这种选择的代价是牺牲部分用户体验,甚至引发用户反感,为平台长期发展埋下隐患。
面对C端市场的增长天花板,企查查将增长希望寄托于B端企服市场。相较C端,B端市场客户的付费能力更强、生命周期更长,市场空间也更广阔。实际上,企查查早已布局B端,推出了面向企业供应链、法务、风控等部门的专业版产品和数据接口服务。
但要真正撬动B端市场,仅靠现有的数据整合能力远远不够。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简单的信息“搬运”模式已不具备长期竞争力。竞争对手如天眼查、启信宝等也在虎视眈眈,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
AI技术,被企查查视为建立技术壁垒、决胜B端市场的关键。通过AI,可以将海量的、非结构化的商业数据转化为具有预测性、决策支持能力的商业洞察,从而为企业客户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这不仅是进攻B端市场的利器,也是一道防御性的护城河,能有效摆脱低层次的数据聚合竞争。
从C端的高利润舒适区,迈向B端的高投入战场,企查查的IPO更像是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但前路风高浪急,挑战重重。
合规警钟与用户投诉
对一家以数据为核心资产的公司而言,合规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在IPO的关键节点上,企查查却收到了监管警示。长期积累的C端用户投诉也构成了其声誉上的潜在风险。
2025年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发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企查查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处以罚款1万元;时任公司征信业务部征信业务主管魏某莉,也因此被罚款300元。
屡次被罚,揭开了企查查发展过程中的合规短板。作为一家处理海量企业及个人敏感信息的平台,其数据来源的合法性、数据处理的规范性以及数据安全的保障能力,都将持续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审视。
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公司面临着持续的、系统性的监管风险。一旦在数据合规问题上出现更严重的纰漏,其面临的可能将是更严厉的处罚,甚至可能影响其业务资质。
在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企查查的投诉屡见不鲜。梳理这些投诉可以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自动续费与扣款、退款流程困难、会员权益与宣传不符等方面。
其中,自动续费和扣款问题是用户投诉的重灾区。大量消费者表示,在不知情或未收到明确提示的情况下,被平台自动续费并扣款。有用户详细描述,自己当初仅购买了一年会员,但在一年后,在未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支付宝被自动划扣了下一年的会员费。根据《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经营者采取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应在自动续费日期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企查查在这方面的操作显然未能满足所有用户的知情权。
这些看似琐碎的C端客诉,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建立起负责任、可信赖的品牌形象,其在开拓要求更高的B端市场时,将面临更大的阻力和更高的客户获取成本。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