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产业经济>>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老怪:今日投资消息早知道潘益兵:周二早间市场信息

徐小明:周二大盘操作策略财智:大反弹后防出现分

龙头:反弹预示结构性行情存在灵枝:再次冲刺3100

梦回:盘前聚焦热点板块李清远:围绕3000展开震荡

吴西:此时需寻找低位绩优股纤虹:反弹仍存两大隐忧

拾金客:短期定呈现震荡格局一狼:重点把握三个方向

彬哥:今日重点关注一件事灯塔:今日开盘前参考提示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鲟龙科技闯关港股的“黑金”陷阱:35%全球份额背后的七重风险链

    2025-11-18 08:59:02 来源:科技与消费
      16亿生物资产与80%海外收入构筑的资本高塔下,一场养殖池中的蝴蝶效应正在酝酿。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鲟龙科技”)的招股书描绘了一幅令人眩目的图景:2024年全球鱼子酱市场35.4%的份额,净利润率高达48.4%,超越贵州茅台的盈利能力。然而,这份闪耀的数据背后,生物资产的脆弱性与地缘政治的阴影正交织成一张风险巨网。三次A股IPO的失败史(2012年、2018年、2022年),如同一道道未愈的伤疤,警示着资本盛宴下的结构性危机。

      一、

      生物资产:16亿“游动的定时炸弹”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鲟龙科技生物资产规模高达16.0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64.3%。这些鲟鱼需养殖7-15年方可成熟取卵,其价值极易受自然灾害与疾病冲击。2024年7月,辽宁子公司因洪灾导致鲟鱼异常死亡,直接造成2487.9万元公允价值损失,毛利率骤降至-2.9%。

      更严峻的是,鲟鱼疾病防控存在天然矛盾:规模化养殖虽提升效率,却加剧疫病传播风险。鲟龙科技宣称鲟鱼年均成活率超97%,但这一数据建立在“生态网箱+陆地流水”的混合养殖模式上。若水温突变或饵料营养失衡,鱼病爆发可能引发存货价值坍塌,进而冲击收入与现金流的稳定性。

      二、

      海外依存症:80%收入悬于地缘政治钢丝

      鲟龙科技的“国际化成功”实为双刃剑。2022-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76.7%-80.9%,客户遍布46国,涵盖汉莎航空、米其林餐厅等高端渠道。然而,这一结构使其深度暴露于三重风险:

      贸易制裁连锁反应:俄乌冲突已引发全球农产品贸易动荡,若欧美扩大对华食品进口限制,鱼子酱可能成为“奢侈品制裁”标的;

      认证壁垒高企:欧盟IFS、英国BRC等食品安全认证是进入航司及五星酒店的“入场券”,但认证成本与合规风险持续攀升;

      汇率波动吞噬利润: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而招股书未披露任何对冲策略,汇兑损失可能侵蚀超48%的净利率。

      三、

      供应链命门:五大供应商的“致命依赖”

      鲟龙科技看似掌控全产业链,实则核心原料命脉握于他人之手。2022-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61.2%-68.8%,饵料更是长期由宁波天邦股份独家供应。

      这种集中度带来两大隐患:

      议价权丧失:饵料占生产成本超30%,若供应商提价或断供,将直接冲击毛利率;

      质量失控风险:2012年资兴良美曾因鲟鱼质量问题与公司对簿公堂,更自曝“为IPO伪造养殖数据”,暴露供应链品控漏洞。

      四、

      品牌与增长悖论:烧钱营销难破内销困局

      为降低海外依赖,鲟龙科技加速开拓国内市场,但成效堪忧。2025年上半年,国内收入同比下滑10.3%,自有品牌“卡露伽”海外销售额更骤降13.2%。

      招股书将希望寄托于品牌营销,2024年销售费用激增41%至4880万元。然而,鱼子酱在华仍属小众奢侈品,需长期培育消费认知。若重金投入后未能打开市场,高净利率神话恐难维持——2025年上半年8.2%的销售费用占比已创历史新高,逼近净利润率增幅的临界点。

      五、

      财务幽灵:股权激励疑云与第三方结算隐患

      鲟龙科技的历史财务透明度屡遭质疑。2015年股东资兴良美在诉讼中自曝“为应付IPO检查伪造养殖盘点表”,直接导致第二次A股上市失败。此次港股招股前夕,公司突击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2025年9月,员工持股平台以每股13.7元认购股份,较同期市场交易价36.7元折让63%;

      7名董事高管独占激励平台60.26%权益,涉嫌利益输送。  此外,2022-2024年通过第三方付款结算的客户数激增153%,虽已终止该安排,但历史资金流水真实性存疑。

      六、

      治理暗礁:股权分散下的控制权危机

      创始人王斌仅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34.64%表决权,最大外部股东陈夏鑫持股12.67%。上市后股权进一步稀释,可能引发两大危机:

      恶意收购威胁:2016年A股招股书已承认“股权分散可能招致收购”;

      决策效率低下:四大股东派系(王斌系、陈夏鑫系、沣石投资系、中信系)利益博弈或拖累战略执行。

      七、

      风险传导链:从鱼池到资本池的多米诺骨牌

      鲟龙科技的风险绝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环环相扣的传导链:

      地缘冲突 → 出口受阻 → 库存积压 → 现金流紧张 → 饵料断供 → 鲟鱼死亡 → 生物资产减值  

      2024年洪灾导致的毛亏损仅是序幕——若叠加贸易制裁与供应链危机,

      16亿生物资产可能瞬间沦为负资产。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三次IPO失败的历史已暴露监管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质疑,港股即便更包容,也难容系统性风险。

      黑金帝国的“脆弱冠冕”

      鲟龙科技的故事充满资本诱惑:它用二十年将中国鱼子酱推向全球餐桌,却未能化解“高端食材工业化”的原生矛盾。当16亿鲟鱼在千岛湖的水波中游动,它们承载的不仅是鱼子酱的奢靡滋味,更是一场关于规模、风险与时间的残酷实验。港股或许会给它第四次机会,但若核心风险未解,这顶“全球第一”的冠冕,终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又一座警示碑。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