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医疗IPO:33亿估值背后的经营隐忧与监管问询点
2025-11-23 17:05:25
来源:瞭望塔财经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瞭望塔财经获悉,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心医疗”)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11月6日获上交所受理,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获受理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
瞭望塔财经通过招股书发现,该公司拟募资12.16亿元,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建设。
01
资本宠儿的成长路径
核心医疗成立于2016年8月,主营人工心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实控人余顺周是哈工大博士,有海外科研背景,曾参与多个人工心脏产品开发。
经过六年发展,核心医疗已布局5款植入式和6款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其中1款植入式产品已实现商业化。
成立以来,核心医疗迅速获得资本青睐。公司已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正心谷资本、基石资本等32家机构。
在2025年8月的股份转让中,公司估值已达33.33亿元,两年半时间增长129%。
02
微型化技术的挑战
核心医疗在招股书中强调其Corheart 6是“全球最小最轻的商业化磁悬浮植入式人工心脏”。
凭借这一技术优势,公司称该产品在2024年全国市占率超45%,位居行业第一。
然而,人工心脏行业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全球市场竞争激烈。
公司产品面临国际巨头美敦力等的竞争压力,且相关产品的临床推广和医保覆盖仍存不确定性。
核心医疗的产品线中,介入式心室辅助系统CorVad® 4.0/6.0系列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获批上市。
如果成功,有望成为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但审批时间表的任何延迟都可能严重影响公司现金流和研发进度。
03
增长下的经营隐忧
从表面看,核心医疗的营收呈现增长态势:2022年0元、2023年1655.03万元、2024年9368.84万元、2025年上半年7047.76万元。
但深入分析,公司净利润持续为负,且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一直为负值。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5.53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流动比率从2022年的13.08急剧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94,表明短期偿债能力大幅减弱,资金链日趋紧张。
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高达69.66%,远高于行业平均的52.02%,但存货周转率仅1.33,低于行业平均的2.35。
这种“高毛利、低周转” 的财务特征,可能暗示公司产品市场实际接受度与财务表现存在差异。
04
实控人获益的路径
招股书显示,2022年8月,实控人余顺周以1元/注册资本的低价获得公司增资,而同一笔增资中,外部投资者的增资价格高达106.50元/注册资本。
此次股权激励使公司报告期内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合计达2.02亿元,显著影响了公司利润表现。
此类低价股权激励引发监管层对是否存有利益输送的疑问。
类似情况在之前的科创板IPO案例中曾引发监管问询。
如和元生物在注册阶段就被证监会问询股份支付问题,微芯生物也曾因历史股权变动中的技术出资问题被上交所重点关注。
05
核心竞争力疑云
作为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知识产权是核心医疗的核心资产,也是监管问询的重点。
招股书披露公司拥有3款核心产品纳入我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但未详细说明相关知识产权的具体来源和独立性。
回顾科创板审核历史,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监管关注重点。
和元生物在注册阶段被证监会要求“补充披露报告期内使用核心技术产生的业务收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构成情况、测算方法等”。
微芯生物也曾被问询关于专利授权是否存在利益安排等问题。
核心医疗在知识产权方面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可能成为后续审核的问询重点。
特别是公司实控人余顺周有在海外同类企业工作的经历,其研发成果与先前任职单位的知识产权界限是否清晰,可能需要进一步说明。
06
第五套标准的考验
核心医疗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67亿元,且尚未看到盈利拐点。
公司目前估值已达33.33亿元,但与第五套标准要求的40亿元市值仍有差距。
在第五套标准重启的背景下,核心医疗作为首家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IPO审核结果,将对后续同类企业产生示范效应。
监管层可能重点关注公司“市场空间大”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具体依据,以及产品商业化前景的可实现性。
07
潜在风险
公司预付账款与流动资产比值从2022年的0.81%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0.35%,这种异常增长可能暗示公司与供应商关系异常或存在资金占用情况。
此外,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在IPO前已转让股权变现,这一不寻常举动可能暗示内部人对公司前景的判断。
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性也值得关注,招股书披露的90后董秘兼副总周越辉此前在互联网公司任职,其跨界任职的合理性可能需要进一步解释。
在瞭望塔财经看来,核心医疗的IPO申请,展现了资本市场对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期待与宽容。32家机构股东用真金白银投下了支持票,高瓴资本、正心谷资本被认定为“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更增添了公司的光环。
审核环节中,监管层很可能将重点关注公司知识产权独立性、股份支付合理性以及持续经营能力等关键问题。
在瞭望塔财经看来,核心医疗的IPO进程,不仅关系企业自身命运,也将为第五套上市标准下的创新企业审核提供重要参考。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