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冲IPO!溜溜果园60天对赌倒计时:16亿营收背后,34.6%毛利率连降、现金仅0.14亿,35%专卖店渠道未改增长隐忧
2025-11-26 09:48:39
来源:柴米匚
关注中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没事就吃溜溜梅” 的广告你肯定听过,但这背后的公司,正盯着一个要命的倒计时 —— 距离 2025 年 12 月 31 日只剩 60 天,溜溜果园第三次冲击 IPO,成了就活,不成创始人可能要自掏腰包回购股份。更扎眼的是,它带着 16 亿营收和 45.7% 的果冻市占率闯关,却被两组数据架在火上烤:营收涨了毛利却掉了,借的钱多了手里的现金却快没了。
对赌压得喘不过气:刚掏 2.6 亿回购,又要跟时间赛跑
溜溜果园 1999 年就成立了,2024 年凭着 4.9% 的市场份额,成了果类零食里的老大,但上市这事儿,它已经卡了 6 年。2019 年那次,就因为营销费花太多,业绩不好看,自己撤回了 A 股申请;2025 年 4 月港股递表刚失效,12 天就急着二次申报 —— 不是它想赶进度,是 D 轮融资的对赌协议逼得紧:年底前上不了市,创始人杨帆夫妇得按 6% 的年单利,把芜湖华安、兴农基金投的 7500 万给赎回来。
资本早就没了耐心。2015 年入股的红杉资本,因为基金到期,2024 年直接要求回购,溜溜果园一下子掏了 2.61 亿,这里面 1.35 亿是本金,1.26 亿是利息。这笔钱一付,公司财务直接亮了红灯:到 2025 年 8 月底,手里的现金和等价物只剩 0.14 亿,可欠银行的计息借款倒涨到了 4.24 亿,比 2024 年多了 32%。盘古智库的江瀚说得直白:要是这次再上不了,资金链一紧,管理层都得乱,创始人自己的家底也得受影响。
营收涨 75% 是 “假象”?降价换销量,毛利跌得比谁都快
招股书里写的增长,看着热闹,实则全是隐患。2022 到 2024 年,营收从 11.74 亿涨到 16.16 亿,三年复合增速 16%;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1.06 亿,同比涨了 75.4%—— 但这些漂亮数字,全是靠 “降价换销量” 堆出来的,根基太脆:
核心产品卖得越来越便宜:梅干从 38.1 元 / 千克降到 32.6 元 / 千克,梅冻更夸张,从 27.5 元 / 千克跌到 18.8 元 / 千克;
毛利率连着三年往下掉:整体毛利率从 38.6% 跌到 34.6%,连主力的梅干产品,毛利率都跌破了 33%;
营销费却没见少:2022 年到现在,销售开支加起来超 10 亿,光广告费就花了 2.4 亿,常年比同期净利润还高。
这种 “烧钱换市场” 的玩法,根本长不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点出了关键:青梅本来就是小众品类,没人非买不可,可溜溜果园 90% 以上的收入还靠梅类产品,跟良品铺子那种全品类布局比,抗风险能力差远了。更让人担心的是研发 ——2024 年研发开支同比降了 43.8%,整个研发团队才 26 个人,想靠创新破局,现在看没啥戏。
渠道大换血:专卖店占比从 1% 飙到 35%,为啥还是没解困?
这两年量贩零食店火了,溜溜果园也跟着调渠道,而且动得特别狠:2022 年的时候,传统经销商还占 74.5% 的份额,到 2025 年上半年直接降到 31.2%;反倒是零食专卖店,从 1.1% 一下子涨到 35.3%,成了第一大渠道。这步棋倒是踩对了行业趋势 —— 数据显示,中国休闲食品专卖店渠道增速 25%,比线上渠道的 15% 快多了。
但渠道换了,核心问题还是没解决。你看 “零食很忙” 那种量贩品牌,人家是靠压缩供应链环节,做到 “低毛利高周转”,7.6% 的毛利率还能赚 2.3% 的净利率,靠的是 11.6 天就能周转完存货,还有 300 公里的配送圈提效率。可溜溜果园呢?只是把卖货的地方换了,没建立起自己的效率优势。现在既没说清楚供应链怎么优化的,也没摆脱对梅类产品的依赖,换渠道不过是换了个地方 “救火”。
—
尾声:
“ 60天的倒计时还在走,溜溜果园这次IPO,不只是它自己的生死战,更像给整个零食行业的发展模式做了次“体检”。靠砸营销、少研发、绑死单一品类的路,已经走不通了。就算这次侥幸上市,怎么平衡规模和利润,怎么在活下去的同时想好长远发展,对这家“青梅帝国”来说,还是得从头答起。资本市场最后会明白:比起赶上市的deadline,找一条能一直走下去的增长路,才是真的重要。”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