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巡航:利好堆积今只能上涨拾金客:震荡筑底等时机

惟忠:子浪4反弹注意空间 玉名:牢记三点操作核心

一狼:短线弱反弹后做件事孔明:热点信息个股公告

天赢居:地量后再做短平快上官:大盘进入阶段整理

沙黾农:主要任务直接融资江南:短时反抽空间分析

玉名:止跌反弹迈出第一步趋势:守住防线收获希望

彬哥:市场创新低概率不大隐者:是否企稳关注缩量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高标准农田事关长期生产能力

    2019-11-13 08:25:15 来源:经济日报 已入驻财经号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近年来,各部门通过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渠道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存在分散管理、效率不优的问题。建设高标准农田不只是提高当年产量,也不只是着眼于土壤改良,而是提高土地长期的综合生产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构建农田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农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措施。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面对城镇化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和耕地地力退化的挑战,尤其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高产稳产、旱涝保收。

      只有守住今天的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饭碗。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未来一个时期将处于紧平衡状态。耕地对粮食生产的刚性约束越来越突出。同时,粮食的金融和能源属性也日益加深。如果按照高标准农田每亩旱涝保收1000斤粮食测算,如期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可以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这占了我国目前粮食产量1.3万亿斤的大头。可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的底线,最根本的还是要保护好、建设好耕地。

      近年来,各部门通过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渠道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存在分散管理、效率不优的问题。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的农田建设管理职能整合到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彻底改变了农田建设“五牛下田”的局面,这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的现实要求。我国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成多,大部分耕地还处于“待提升”状态。总体看,中低产田面积占比近七成,耕地退化面积占比达四成,有机质含量低,基础地力低。具体看,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耕地盐渍化问题突出。

      针对以上情况,国家已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等。总体看,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次田变好田、劣地变沃土,全国耕地质量平均提升了一至两个等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这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干又干不了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有效提高了粮田产出效率,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

      应当看到,建设高标准农田不只是提高当年产量,也不只是着眼于土壤改良,而是提高土地长期的综合生产能力,把粮食稳产高产的动力从外部的大水大肥投入转到依靠自身地力上来,从而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在这个过程中,要构建农田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农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解决好建设难题。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各地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很大,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责任。由于农田建设公益性强、投资大、周期长,必须依靠政府的有效组织。要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土地出让收入和地方政府债券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同时,农田建设的受益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特别是新型主体的作用,鼓励其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二是解决好管护难题。农田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思想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就万事大吉,未能很好地落实管护主体和经费来源,缺少后续督导和管护机制。质量比数量无形,要在守住耕地数量红线的基础上,动态监测耕地质量情况,引导经营主体用好管好来之不易的良田沃土。加强对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的补偿激励,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对承担保护任务的农户给予奖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