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天赢居:下跌酝酿新的日线机会大盘短线走势分析

4月12日市场最强热点 夯实底部,震荡上扬在即!

蓝筹有望率先迎来C浪布局时段 这样走目的就一个

三次探底等待低吸机会! 股心:关注高位退潮压力

独股九剑:跌势未止 第六感:大盘为何又是黑周一

天檀:中幅杀跌意欲何为? 上证50二次探底很重要

中和:流动性风险还在释放中 反抽随时来仓位置换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李锦:国企重组关键在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2021-04-13 08:21:1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最近,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整体划入新公司。此次联合重组将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随着国企联合重组的深入,把握新阶段特点,在产业链竞争力上见实效,是当前国企重组中需要特别强调的。

      国企重组的目的,不是一般意义上把规模做大,而在于扎实做好业务协同和管理提升,集聚创新资源、打通产业链条、提升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应出现重规模、轻效率,重机构重组、轻链条整合,“大而不强、整而不合”的现象。目前,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深度调整。提高国企重组效益,关键在于形成产业链竞争力。这是国企兼并重组的目标,也是重要着力点。

      产业链的专业化整合,是国有企业重组的重点。专业化重组以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为背景,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推动企业聚焦主业,把生产或经营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组合起来,形成若干产业链条。应着力理顺业务板块间的逻辑关系,以一体化为目标推进产业链条整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在行业中一定程度的控制力,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推动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减少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以纵向整合为主,提升专业供应链管控能力,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是国企重组中的基础任务。

      核心产业链的强化,是国企重组的关键。产业链自身复杂等多种因素,导致全球产业链调整差异较大。有些产业链是深度镶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不容易转移的,核心产业链调整更加耗时,成本更高。这些高度依赖专业化和全球范围的分工合作的产业,正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发展效益和升级态势有重要影响的若干关键环节进行强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集聚和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更强竞争力,是国企重组的重中之重。我国产业基础,包括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基础研究等还很薄弱,某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卡脖子”问题。外来资本和技术的引进,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依赖我国本土企业的科技能力成长。国有企业要借重组机遇,持续构建新的比较优势,把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形成企业新动能,使科技驱动企业发展,在并购重组的方面整理相关科技资源,得到更先进的技术、更优秀的人才,推动产业从中低附加值走向高附加值。

      产业链短板方面的补充,是国企重组的迫切任务。国际产业链的调整是外因,中国产业链自身的短板则是影响产业链安全和稳定的内因。国有企业应着眼于当下和长远,坚持底线思维,从防范和化解产业链风险、增强产业链技术自主可控性、使产业链社会基础更加包容等角度,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筑牢产业链的基础。对一些重要的产业或领域,即使短期内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无法提升,也要做到有备份或替补能力。

      在国企重组中要更加注重培育和壮大国内市场,更大程度地发挥国内需求对于企业商品和服务的导向作用,降低国有经济尤其是某些产业的对外依存度。重视设置在本国或本地区,以控制非市场风险。尤其是石油、重要矿产和部分农产品等无法自给自足的产业,更须重视自给自足的产业链条“内循环”。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吉林大学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锦)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