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煤飞色舞”何时了“纸上财富”终觉浅,新高看他

9月14日擒牛姐盘前观点调仓换股潜伏机会显现!

9月14日利好及其影响个股呈点:盘前信息早知道

老沙:沪指四连阳节前掀顶14日周二早间市场信息

天赢居:碎步小阳吃大肉买卖:背离叠加变异之象

如何解读指数与热点的大分化注意轮动切换的压力

草根:周一评述及周二预测惯性上冲后换挡加油!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数字普惠金融持续向乡村下沉

    2021-09-14 11:21:0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原标题:人民银行报告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持续向乡村下沉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如期收官,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持续深化,移动支付不断向县域乡村下沉,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

      普惠金融也称作包容性金融,它所强调的服务范围,能够覆盖到以往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群体、领域。《报告》显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方面,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累计支持超9000万人次,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保持增长,农村地区电子支付普及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银行网点、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率继续提升,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总体保持稳定。

      “数字支付、涉农金融网点服务等都是属于普惠金融服务的范畴,数字普惠服务下沉后,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总体而言,我国普惠产品体系日渐多元,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也开始从原来的金融扶贫扩大到小微企业、‘三农’客户等。普惠金融的新特点反映出经济结构整体上更加均衡发展、优化发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银行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手段,用数字普惠金融进行创新,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长期来看应把普惠金融当成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迅速增长,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各类支付服务不中断。《报告》显示,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142.23亿笔,同比增长41.41%,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农村地区网络支付业务4670.42亿笔,同比增长5.99%。

      移动支付服务进一步覆盖至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数字鸿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2020年,人民银行共开展249项县域及农村生活场景、236项涉农生产场景建设工作,全国县域地区云闪付APP累计注册用户达1.37亿户。此外,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7.13%,较上年稳步增加;平均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1.59个,与上年持平。

      专家表示,疫情期间,“无接触”服务方式的需求加速客户从物理网点转向线上渠道,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推动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广泛覆盖的优势,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场景互联互通。从实践来看,在农业生产供销场景上,与涉农电商平台、供销社等合作,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农资和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在涉农代理缴费场景上,实现涉农补贴、水电、通信费、农村医疗等在线一站式缴费。

      为进一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报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缩小普惠金融发展城乡差距。推动物理网点、服务机具和数字渠道等有机协同发展,注重弥合“数字鸿沟”。二是补齐老年群体普惠金融服务短板。推动金融服务更加贴近老年群体使用习惯,提供界面清晰、操作方便、有效防止误操作的线上服务。三是平衡好创新和风险的关系,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深化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运用,稳步提升支付、理财等各领域智能化、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风险管理,防控数字技术运用可能带来的算法歧视、诱导不当营销、信息滥用等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展望未来,还要不断丰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比如从原来传统的信贷进一步扩展到涉农保险等领域。对于普惠金融机构体系,过去更多强调银行的责任,但随着普惠金融产品多样化趋势的发展,意味着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要参与其中,比如保险和融资担保公司等。此外,要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信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普惠金融效率,更好防控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的风险。”曾刚表示。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