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新主线崛起 大盘调整结束了吗9月18日市场最强热点

底部渐明朗犹待大长阳大盘多针探底成功了吗?

股心:指数反抽难掩情绪退潮,注意负反馈的修复

新一期筹码集中股利好频出的周末PK美股大跌

热点前瞻:环境保护+稀土永磁+影视传媒+华为鹏腾

周一早间市场信息周末开始抓人 本周关注三件大事

下周沪指选择阶段方向 关注大蓝筹机会!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中国—东盟命运与共向未来

    2023-09-19 08:07:32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在东盟峰会共话合作热潮下,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南宁接续召开。今年是东博会创立20周年,是中国与东盟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二年,也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中国和东盟各国站在新起点上共话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合作,推动中国—东盟伙伴关系迈上更高台阶。

      

      东博会见证了中国—东盟关系的长足发展,并随之不断完善升级。2003年,中国成为首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双方关系开启新篇章,东博会也应运而生。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东博会采取“政府搭台、经济唱戏”模式,持续拓宽展会内容与服务功能,搭建多领域友好合作桥梁;同时,为进一步发挥好开放平台作用,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及共建“一带一路”拓展,邀请相关成员国担任特邀合作伙伴,对接发展规划、凝聚合作共识,不断推动相关机制倡议在东盟落地。

      

      20年来,东博会助推中国—东盟伙伴关系日益紧密。中国连续14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也互为重要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在东博会提供的政策阐释平台、产业对接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上,越来越多东盟企业选择搭乘双边经贸合作快车,一系列标志性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陆续达成。东盟面临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区域互联互通相对滞后等长期瓶颈逐步被打通。中国—东盟伙伴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现如今,世界发展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难降,全球经济深陷撕裂风险。在此形势下,美西方发达经济体为一己私利将本国矛盾和问题归咎到经济全球化和别国头上,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与阵营对抗,亚太地区已成“重灾区”。面对这股逆流,国际社会应坚决联手抵制。世界期待中国与东盟继续践行守望相助、亲诚惠容理念,释放更多合作潜力与发展红利。历经20年风雨历程,东博会在新的起点上,再度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瞩目与崭新期待。

      

      当前,中国和东盟各国正积极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坚持共建中国东盟“五大家园”倡议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立足中国与东盟合作新起点,本届盛会着眼高水平开放合作,首次召开“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共同研讨深化区域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商事等制度型开放成果;此外,本届东博会活动场次、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和制造业投资占比均创历届新高。

      

      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当前,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举办东博会等举措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为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走深走实注入强劲动能。承载着双方合作共识与动力,东博会也正在新起点上健步前行,奋进成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全方位合作的首要渠道,促进双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共同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以强大动能驱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啸林)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