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9月19日擒牛姐复盘大盘缩量假阳星有何深意呢

股心:创出年内地量,行情进入最难熬的阶段

创业板开始横盘筑底复盘:9月19日市场最强热点

深市创新低 沪市还能坚持多久行情仍有创新低的可能

邢_星:大盘小幅反弹,空方能量不足或迎反弹

超跌效应VS资金的谨慎利好来袭,A股能否向上突破?

热点前瞻:智能汽车+元宇宙+固态电池+电商经济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做活文化消费大文章

    2023-09-20 08:11:38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作为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配套活动,“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于日前落幕。地坛书市是北京的经典文化IP,与读者阔别10年后再次相见,成为群众性文化盛事。数据显示,书市营业期间迎客超44万人次。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演出市场“飘红”,演唱会门票“秒级售罄”,户外音乐节人潮涌动,暑期档刷新中国电影史同期票房纪录,“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文化消费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有力支撑和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增长。按照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文化消费则会“井喷”。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文化消费加快发展,成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文化消费需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新型文化消费正快速兴起,各地需立足实际,顺应文化消费新趋势,做活文化消费大文章。

      

      立足禀赋深挖特色,拓展消费场景。时下,大众文化消费呈现出更加注重自我、审视内在世界等趋向,从围炉煮茶到露营徒步,从享受室内情境到回归自然探寻内心,“氛围感”消费现象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对“情绪价值”的需求,并据此不断解锁消费新场景。因此,各地需着眼消费新需求,立足禀赋,深挖特色,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搭建更多文化消费新场景,开发更多富有创意、注重体验的原创文化精品。

      

      优化消费环境,完善配套服务。文化消费内容广泛,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需不断优化产品供给,跟进配套服务。各地要加快完善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全链条消费评价机制,营造良好消费氛围,打造优质消费品牌;把准文旅发展脉搏,畅通相关机制,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制度保护。各地应建立健全文化消费领域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线上线下文化消费的司法保护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各类新型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数字艺术、在线文娱等消费新业态。

      

      持续扩大文化消费,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需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功能,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徐达)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