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缩量回落周末如何变盘明日A股会继续跌吗?

股心:缩量调整承压,二次回踩是否开启?

本次调整力度将不大复盘:11月16日市场最强热点

黑周四再现 红周五会出现吗本次调整力度将不大

邢星:利好驱动大盘反弹,后市或继续震荡上扬

机构高度关注的钠电池股当前指数大可不必在意!

巡航:小米利好爆棚 中概股大涨 红周四可期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多渠道打理好养老钱

    2023-11-17 08:20:17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这对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程度深。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8%,“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特点逐步显现,亟待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养老金融市场空间大、涉及产业多,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特色的养老金融发展模式,是改进和创新养老金融、更好发挥金融的跨期资源配置功能、以金融支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

      

      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金融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积极成效。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覆盖面、基金积累规模有所扩大,“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正式启动实施。保险、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对养老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水平逐步改善提升。这些成绩,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也要看到,养老金融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仍然存在结构性不均衡,企业(职业)年金在非国有部门的扩展速度有限,个人养老金在提升投资吸引力、完善税收激励机制、促进投资便利化等方面仍有不足。金融服务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内功”还需进一步增强,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现象突出,金融直接支持养老产业的链条还不够通畅,信贷支持渠道受限、积极性不高,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还不强,等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协调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功能,不断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提升养老服务支付能力,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保障“老有所养”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步伐。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支持,努力扩大覆盖范围。在缴费、记录、基金转移接续和投资管理等制度上,探索打通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账户,推进实现有效衔接。树立长期投资理念,不断提高第二、第三支柱长期投资收益,通过长期积累,切实发挥补充养老作用。

      

      提升个人养老金吸引力。不断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推进储蓄类、理财类、保险类产品多样化发展,针对不同人群的风险偏好,提供多种投资策略及产品组合,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畅通个人养老金产品销售渠道,引导和支持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密切合作,逐步建立起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适时扩大个人养老金实施范围,让个人养老金制度惠及更多人群;完善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的便捷度。

      

      加强金融对养老服务业支持力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支持方式,开发针对不同类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特点的信贷产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股权抵质押贷款等政策的实施,不断拓宽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重点加强对失能照护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积极为居家、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提供有效金融供给和支持。

      

      持续提升金融适老化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主动适应老龄化趋势,保留和改进必要传统服务,加快推进网点适老化改造,配备便民服务设施,设置尊老爱心通道;推进智能设备及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探索开展上门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业务办理等,不断提升老年人使用体验效果。广泛开展养老金融识骗防骗教育宣传活动,帮助老年人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琛伟 王皓田)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