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热点大分化行情刚刚开启!社保基金重仓股

今天会跌回去吗 晚间三大消息放量长阳能否开启升势

大盘继续上涨的概率有多大?4月15日市场最强热点

股心:权重拉升,微盘大跌,后续如何应对

涨出了跌停潮 后期如何应对大牛要来?

国九条哪些板块受益?新九条和大盘和黄金的看法

热点前瞻:券商+充电桩+高股息概念+有色钴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中经评论:美通胀反弹加大欧美政策分歧

    2024-04-16 08:17:46 来源:经济日报
      

      美国通胀数据上周超预期反弹。这不仅打压了降息预期,导致美国市场震荡,引起市场机构重新评估通胀前景,也加大了欧美货币政策分歧。

      

      美国劳工部4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涨幅较2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超过市场预期。同时,核心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3.8%,核心CPI的这两项指标涨幅已连续3个月超预期。

      

      从数据构成看,能源、住房成本大幅上涨,以及服务业相关指数回升等成为推升通胀反弹的主因。CPI持续超预期回升,表明年初以来美国通胀反弹并不是暂时现象。4月10日公布的美联储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也显示,在确信通胀稳步回归目标水平之前,美联储不会降息。受此影响,美股当天集体重挫,道琼斯等三大指数盘中跌幅一度突破1%。

      

      分析指出,美国通胀持续反弹,给美国和全球市场带来了多方面影响。

      

      首先,随着通胀数据反弹,市场机构正重新评估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华尔街的交易员预计美联储可能将高利率维持更长时间。从高盛、巴克莱银行到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纷纷推迟美联储今年降息时点,下调降息频次。

      

      更有激进观点认为,美联储甚至可能再度加息。如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称,必须认真考虑“美联储下一步可能会加息”的可能性。在3月份通胀数据公布前,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声称,未来几年,美国的通胀和利率可能持续高于市场预期,“已为美联储最高将利率上调至8%做好了准备”。

      

      在3月份通胀数据公布后,美国总统拜登罕见地打破了不对美联储决策发表评论的惯例,对外表态称坚持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认为“年底前将降息”。有分析认为,这反映出美国经济难以承受持续高利率的重压,所谓美国经济的“韧性”恐怕并没有美联储对外声称的那么强。

      

      其次,在3月份通胀数据发布前后,对美国CPI数据透明度的质疑声再度增大。据美国媒体报道,今年2月以来,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经济学家曾与一些华尔街大型机构就美国关键通胀指标频繁通信,以解释CPI超预期的原因。这引发了市场对经济数据可靠性和信息披露公平性的质疑。同时,报道暗示美国劳工统计局在一些价格数据的权重变化和计算方法上的操作空间过大,对权重变化的调整可以左右CPI数据的增减。

      

      此外,由于美国降息预期回落,欧美货币政策之间的分歧也在扩大。一方面,如果欧洲央行先于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欧元大幅贬值,企业则必须为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产品支付更多成本,这将再度推升通胀。另一方面,欧洲央行近期试图摆脱多年来在政策上对美亦步亦趋的形象。欧洲央行4月11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同时发出放松货币政策的信号。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会后强调,美国和欧元区并不互为镜像,“不依赖美联储(的决策),必须根据欧元区数据作出决策”。拉加德还表示,不以汇率为目标,不对汇率水平置评。

      

      市场认为,在经济失速的压力之下,欧洲央行不得不释放强烈的降息信号,有可能先于美联储在6月降息。不过,由于美国通胀水平回升,以及中东地区形势紧张带来国际油价飙升,欧洲央行下调欧元区利率空间有限。

      

      总的来看,美国通胀数据是观察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不过,自去年年底以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通胀数据已逐渐变成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青睐的“法宝”,遏制通胀首先是美国一些人左右市场预期的工具,其次才是政策调控的目的。只不过,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快速向35万亿美元逼近,这件工具还能用多久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俊)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