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企业数均超上届,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老朋友、新朋友齐聚上海,共谋合作与发展。
其中,186家企业和机构连续7年参加进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勤生”。
老友为何钟情进博会?新朋友为何青睐进博会?进博会的“朋友圈”为何越来越大?
记者采访发现,通过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参展商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看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努力,更加坚定了投资、深耕、扎根中国市场的信心,中国大市场已成为世界大机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近年来,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制度型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据统计,前六届进博会已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4200亿美元;累计组织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不少展商在中国开出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在这里,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进博故事”不断涌现。
推进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新动能。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绿色贸易亮点频现;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扩大数字领域对外开放;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这些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新动能。今年,第七届进博会将重点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支持各地创新招商模式,预计将有更多外资企业不仅把中国作为出口地,还把中国作为重要的投资地、创业地,双方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凝聚开放共识,为世界提供交流平台。自首届进博会开始,虹桥论坛就广泛邀请全球政商产学研的各界知名人士,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经过7年发展,目前进博会已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七年”老友渣打银行借助进博会平台,接触了约5000家有进出口需求的中小企业,实现了广泛的银企合作,前6届进博会已累计签署超30个战略合作备忘录,涉及多领域、多层次的跨境场景。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全力落实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总体方案,目前80条措施已落地72条,其余也在积极推进。接下来,中国还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中国市场将是各国企业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