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热点精选:低轨卫星+eSIM+激光雷达+体育板块

13天变盘临界点来了!缩量整理等待变盘时机

趋势巡航:晚间三大消息 回调风险在加大

市场急需要一根大阳线11月26日擒牛姐复盘

股心:缩量退潮,注意局部冰点的机会

第六感觉:如何解读大盘的缩量冲高回落呢?

皮球胖胖:走出了一个像下跌中继的诱空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魏琪嘉:系统施策提升产业工人技能

    2024-11-27 08:29:33 来源:经济日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指明了路径。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要让生产者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把技能优势转化为生产工艺优势,进而推动整个生产、管理提质增效。从我国工业发展阶段来看,新型工业化要求人力资源供给要有更高水平,突出表现在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方面。换言之,既要有一支工程师队伍,也要有一批熟悉工艺流程、熟悉生产一线的高级职业技术工人,这是推进工业化、发展制造业的重点之一。从技术创新规律来看,生产车间的实践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环节积累得好,技术迭代发展就有后劲,技术产业化的路径就能更顺畅。

      

      为达到这些目标,职业教育要处于最前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能够为整个队伍建设源源不断输入人才,是造就大国工匠、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阶段。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重点解决人力资源走出校门后如何在实践中持续得到锻炼的问题,这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能否加快实现。从总体上看,这两方面都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必然要求。

      

      从发展职业教育来看,系统施策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力度是关键。在坚持目标导向的同时,按照问题导向破解难题,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形成生源、培养与就业良性互动的局面。当前,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为职业技能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把已出台的各类举措落实落细,让学员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成熟的职业技能不成问题。为了让渠道更加畅通,当前还应做好职业教育整体品牌提升,一步一步把职业教育打造成精品教育、优质教育。此次政策中提到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这些载体、平台都有待通过政产学研用多维度结合,达到进一步充实、完善、优化的目的。特别是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教学水平方面,鼓励引导职业学校按照所在地区产业链图谱进行专业学科建设,整合学科资源。

      

      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来看,不断完善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关键。生产工艺不断变化发展,新工艺、新流程也会随之出现,这决定了技能的获得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因此,创造良好的条件,让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能够贯通,为产业工人提升职业技能做好便利化服务,是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目标。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应注重做到“三个结合”。

      

      把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结合起来。聚焦制造业不同行业门类的技术特点,以及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的目标,设计一整套针对性强的具体培训制度,为技术产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把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载体、平台,是把相关培训制度和学生、产业工人、企业有机结合的关键“中转站”,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培养方案可以把职业学校作为终身培训的重要资源供给方。

      

      把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与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让培训对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才能不断提升培训的效果和水平。

      

      此外,激励机制必不可少。产业工人培育,看起来是一个学习技能、锻炼水平的过程,实际上需要政策配套有力、激励制度到位。产业工人在工作实践中成长成才,拥有前景广阔的职业生涯,按照市场资源配置规律获得合法劳动所得,才能心无旁骛做研究、提升精细化工艺。应做好政策落实评估,特别是总结人才激励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完善事关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待遇保障、资历评价等制度内容,培养造就稳定、高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人力资源供给与储备。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 魏琪嘉)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