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第六感觉:大盘尾市拉升意欲何为呢?

展锋:缩量反抽出现,修正或将继续!

股心:主线归位,普涨之后仍需注意

短期避免盲目追涨杀跌,耐心等待市场低点

不排除跌破箱体杀最后恐慌!缩量小阳如何理解?

市场出现三个好信号!这次反弹能走多远?

玉名:逆转守住3200点,是拉锯战的开始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中经评论:19.9元电影票能否成常态

    2025-01-08 08:20:06 来源:经济日报
      

      新年伊始,电影市场就传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消息:19.9元的电影票又回来了。2018年以前,19.9元、9.9元甚至更低价的电影票曾风靡一时,至今仍不时被影迷提起。然而,此次回归的19.9元电影票,背后所蕴含的市场逻辑与过去截然不同。

      

      数年前盛行的低价电影票的背后,是购票平台为争夺江湖地位展开的激烈竞争,猫眼、淘票票、格瓦拉等平台斥巨资补贴,电影片方为了博一个好看的票房也纷纷出钱,合力拉低了电影票价。

      

      这种低价票补模式短暂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但也带来诸多弊端,如“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和“票房注水”问题,阻碍了电影行业健康发展,还涉嫌不正当竞争。2018年初,主管部门叫停低价票补,划定了19.9元的最低限价。

      

      2018年前后还有一个重要变动:经过一系列并购,一些票务平台的市场地位基本确立,各方已没有大规模补贴争夺市场的动力。为响应政府号召,低价票从此淡出江湖,电影票价随之走高。2022年以来,电影平均票价稳定在42元的高位。一家人看一场电影,二三百元就没了,让一些潜在观众舍不得再走进电影院。

      

      眼下,促使19.9元电影票回归的力量发生很大变化。伴随着力扩大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政策的出台,2024年底,国家电影局启动了“跨年贺岁 喜迎新春——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多家机构合计投入不少于6亿元观影消费补贴,不仅体现了对电影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更彰显了促消费的决心和力度。

      

      金融机构补贴和发行方调低结算价也是此次低价票回归的重要因素。例如,《“骗骗”喜欢你》和《火锅艺术家》两部电影就率先将结算标准调整为19.9元,吸引了大量观众走进影院。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推出了购票立减等优惠活动,叠加优惠后,一张电影票能低至五六元。多方联动,为低价票回归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以往不同,国家补贴不再由出品方及与电影有投资关系的平台方主导,而是对所有电影一视同仁。谁能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谁就是补贴的对象。这种普惠性的补贴方式更符合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不仅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也促使出品方更加注重电影质量和营销策略。

      

      19.9元的电影票能否成为常态?这取决于市场调节。不过从当前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来看,观众有理由期待。一方面,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和支付平台正竞争激烈,他们对激活用户有着强烈渴望,且利润丰厚足以支撑补贴。另一方面,大众期待欣欣向荣的电影市场。比起座位白白空着,不如调低价格,薄利多销,提升上座率和票房。

      

      目前19.9元的电影票并不多,大多数影院和片方还在观望是否降价,谨慎考虑如何平衡好低票价与票房收入之间的关系。票补可能诱发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如粉丝薅补贴虚占场次等,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更重要的是,在视频网站的冲击下,只有高品质电影才能吸引观众去影院。对观众而言,19.9元也是钱,如果花钱看了部烂片,哪怕再便宜,心里也不爽。观众想要的,不仅仅是价格亲民的电影,更是精彩纷呈、值得一看的电影。这才是19.9元电影票该提供的应有价值。(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颖)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