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锯齿行情消化夹板抛压市场到了变盘临界点

股心:高位压力明显,注意先修复再退潮!

在空头的旗帜下买进,在多头的璀璨下收割

平台阶段行情进入鱼尾调整6月17日市场最强热点

玉名:接受市场区间拉锯与热点分化格局

热点精选:创新药+脑机接口+稳定币+智能眼镜

海西一狼:支撑反弹时间及空间解析!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高际香:纵深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务实合作

    2025-06-18 08:07:05 来源:经济日报
      

    多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通过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经贸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贸易投资合作稳步推进,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快速增长,达到2864.2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能源合作向多领域纵深推进,农业合作模式创新升级,立体交通互联取得突破,合作平台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然而,受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对主要依赖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中亚国家而言,财政收入下降风险增大,有可能影响部分国家的债务偿还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付能力。二是中亚国家普遍存在本币贬值压力,部分国家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参与中亚经贸合作的中国企业可能面临贸易汇率损失、投资收入下降等问题。三是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中亚地区铁路密度低,与中国跨境交通网络发展滞后,对中欧班列运力增加造成障碍。能源管网和电网老化、配套不足,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薄弱,一定程度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四是“软联通”协同不足造成成本增加,中亚各国关税政策、技术标准、检验检疫标准、认证体系尚未统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标准体系互认、投资争议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政策和标准对接仍有待落地,增加了参与合作中国企业的资金、时间和合规成本,降低经营效率。

      

    持续拓展中国中亚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双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互利合作凝聚共识、平等协作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纷繁复杂的背景下,需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国—中亚多边合作机制,增强各方同舟共济信心决心,为多边机制下务实合作注入稳定预期。

      

    第二,多要素融合谋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需在货物贸易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重大领域和重大项目合作,拓展投资、金融合作广度,实现人才互通、能源互惠、科技互助,有效提升中亚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参与度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矿产领域,探索推动勘探、开采、冶炼、加工、运输、销售等全链条合作。在农业领域,利用金融支持培育“小而美”合作项目,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农业科教一体化合作。

      

    第三,互联互通强生态。构筑多元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公路、铁路、航空、管道、数据等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推动多式联运、物流运输、口岸建设、光缆建设等领域合作。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计量和合格评定等领域加强协调,稳步扩大规制、管理、标准等对接,促进“软联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人员往来便利,为深化合作创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环境。

      

    第四,新兴领域育新机。依托中国比较优势,拓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助力中亚国家绿色转型、数智转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接各国战略规划,共同推动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数字素养,消除数字鸿沟。扩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助力中亚能源结构转型。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和算力基础设施,进行人才培训,开展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

      

    第五,精准施策防风险。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实践、多元主体参与,推动构建多层次多维度风险防控体系,贯通“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处置”全链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控”。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当地民众获得感。例如,部分中资企业在中亚地区开展能源、矿产项目合作时,设立“当地社区发展基金”,用于周边城镇建设和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高际香)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