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探底回升 明天能否满堂红A股反弹 论坛释放啥信号

热点精选:存储芯片+油气板块+人脑工程+国防军工

短期三事情影响市场!缺乏外力,难以打破震荡

锯齿行情消化夹板抛压市场到了变盘临界点

股心:高位压力明显,注意先修复再退潮!

在空头的旗帜下买进,在多头的璀璨下收割

平台阶段行情进入鱼尾调整6月17日市场最强热点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陷阱

    2025-06-19 08:06:07 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关于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家庭教育的指引》,从防范不良信息影响、应对网络欺凌、预防网络沉迷、处理非理性消费等方面提出20余项具体建议,对全国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数字技术构筑的虚拟空间正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和娱乐平台,吸引越来越多未成年人参与其中。根据共青团中央最近一次发布的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网民规模突破1.96亿人。

      

    当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精神栖息的重要场所,未成年人在非理性消费方面出现的问题更加值得关注。调查显示,目前未成年人网络消费行为呈现低龄化趋势,其网上消费支出主要用于网购、开通平台会员、游戏充值甚至直播间打赏。有些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主要受平台采用隐蔽手段进行的不当诱导所致,比如,设置“每日充值福利”机制,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小额连续充值;再如,通过用数据分析用户的浏览习惯和消费记录,精准推送“限量皮肤”“专属特权”等商品,形成消费陷阱,由此引发的权益纠纷数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比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国务院据此制定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为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平台企业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遭受不良信息侵害;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文件,要求各级法院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的融合履职推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未成年人用网行为的法治保障。接下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要多措并举。

      

    强化法律保障,消除监管漏洞。立法机关应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规则,比如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实行分级消费限制制度,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分段设置消费权限。执法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每一项针对平台企业义务的规定执行到位。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建立网络保护专项分析报告机制,发现问题后及时向有关平台企业、主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或将相关线索移送主管部门处理。

      

    增强技术手段,筑牢内部防线。平台企业要履行好社会责任,主动用技术手段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例如,进一步优化升级防沉迷系统,采取动态核验等有效措施,确保未成年人使用真实身份信息登录系统。完善未成年人模式,用技术手段过滤掉有害内容,增强未成年人模式的吸引力。

      

    加强教育引导,构建共治生态。家长需强化自身监护职责,管理好支付密钥,并保持与孩子的开放沟通,培养其健康消费观。学校应将网络消费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青少年风险防范意识,识别套路与陷阱。在社会层面,可广泛开展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风险知识。(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景芝)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