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皮球胖胖:获利清仓做T,静待回补契机!

股心:又见牛市预期,注意几大方向

股海之虾:资金情绪回暖,市场放量三连阳

明日大盘会继续上攻吗6月25日市场最强热点

常长亭:低吸买入潜伏大阅兵相关概念股

淘气天尊:市场三连阳大涨超百点后怎么办?

热点精选:固态电池+星闪概念+大消费+自动驾驶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志愿填报莫信“花钱买心安”

    2025-06-26 08:09:07 来源:经济日报
      

    随着近日高考出分,志愿填报正在紧张进行中。志愿填报较为复杂,需整合地域性政策差异、院校历年分数、专业就业前景等大量信息。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填报规则更迭频繁,难度不断上升。加上当今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专业选择被视为决定未来职业发展的“第一张牌”,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转型加速催生的一批新职业、新岗位,又驱动高校专业设置持续调整。多重压力下,志愿填报市场热度飙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付费规模已达10.2亿元。

      

    繁荣之下暗藏乱象。部分机构利用“滑档退档”“志愿没填好,毕业即失业”等话术制造焦虑,假称有内部关系,承诺百分之百保录取,甚至伪造资质、包装名师专家团队,提供标价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的咨询服务,对考生与家长进行“精准收割”。

      

    种种乱象,折射出志愿填报公共服务供给短板。教育部虽指导各地各校深入实施“高考护航行动”,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公共服务,各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也及时公布和解读志愿填报指南,研发完善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但志愿填报涉及考生的兴趣、志向和自身所长等多维因素,现有公共服务在精准匹配个体需求、提升服务可及性方面仍有不足。

      

    长期以来,高中教育聚焦“提分”,对引导学生探索兴趣与职业发展方向的相关课程较少,多数考生等到查分才仓促应对,或跟着感觉走,或全凭家长主导,在人生关键抉择上显得茫然被动。而家长们囿于“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不能浪费一分”的观念,又缺乏对院校专业的系统认知,极易被裹挟进高价服务市场。如果盲目轻信,不仅可能浪费金钱,更可能因被误导而徒增填报风险,甚至错失良机。

      

    因此,治理乱象与完善体系需双管齐下。监管部门应厘清市场边界:支持保护质价相符的正规服务,同时严明准入规则,重拳整治无资质经营、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遏制市场野蛮生长。教育部门与学校则需强化公共服务与源头引导,持续优化免费咨询,提前开展志愿填报讲座普及基础知识,切实降低考生对高价市场的依赖。更根本的是亟需系统构建高中生涯教育体系,将高中学业、大学专业与未来职业有机贯通。通过科学的兴趣与能力测评,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了解自身所长与志趣所在,从而主动规划学业与职业路径,从根本上提升其自主选择能力。

      

    在当前志愿填报关键期,各高校及时发布最新招生政策和亮点,安排招生组前往各地组织开展线下咨询会,为考生和家长详细介绍录取规则、学校课程体系、学习资源、就业平台等信息。考生和家长应实时关注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各高校发布的各类信息,通过教育部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查询全国高校学科评估、就业质量报告,理性参考AI志愿填报信息,提升决策效率。

      

    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但人生道路需要考生自己去探索和创造。与其花重金将选择权交给他人,不如把志愿填报作为认识自我和自主决策的契机,主动结合自身兴趣、职业规划等理性选择,切莫跌入“花钱买心安”的陷阱。(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向斯佳)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