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邢_星:银行股领跌大盘,股指回档夯实!

第六感觉:下周大盘会继续向上突破吗?

皮球胖胖:连续冲高回落,调整可以确认

股海之虾:一琼落万物生,做好合理高、低转换

常长亭:新时代下看指数买卖的股民已被淘汰!

海西一狼:收回的拳头再出击更有力量!

热点精选:存储芯片+环境保护+小米汽车+文旅概念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张弘:从“历史伙伴”到命运共同体的跨越

    2025-06-30 08:10:15 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牵引下,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逐渐升级,从商品贸易迈向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人文交流也进入机制化发展的轨道,在文化、教育、旅游、媒体互动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效果。未来,双方还需通过机制创新、风险共治、民生聚焦,将“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从愿景转化为可持续的区域治理范式,为全球南南合作提供范本。

      

    6月17日,中方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提出,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各方商定2025年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发展中国—中亚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在于追求各领域合作的高品质与可持续发展,以绿色、开放和廉洁构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推动绿色基建、贸易与投资,加强生态环保与气候应对合作,实现经济生态的双赢。

      

    “一带一路”是战略对接催化剂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牵引下,202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成立元首会晤机制,六国经贸、海关、农业、交通、产业投资等部长级会晤平台先后建立,中国中亚合作机制化建设不断完善,有力保障多领域合作机制的高效运转。

      

    为促进中国同中亚五国贸易畅通,中国与中亚毗邻国家海关部门积极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此外,为促进农食产品贸易发展,海关还积极推动中亚国家粮食、水果、油料、乳品、畜牧产品等优质农食产品输华,持续扩大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已面向中亚国家开通8条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目前,中亚国家有百余种农食产品可对华出口,批准注册企业超过4000家。

      

    中国主动对接中亚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陆续升级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投资协定,同时启动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服务贸易和投资协议谈判。中国积极参与中亚的技术、能源、工业和航天等领域项目,支持中亚经济数字化转型,邀请中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空间信息科技等专项合作计划,根据各自的产业结构和比较优势开展投资和贸易,充分释放在新能源产业等领域的合作潜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有效满足中亚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一带一路”是经贸合作加速剂

      

    伴随机制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借助便捷多样的交通物流设施,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跑出互利共赢的“加速度”。从“资源互补”迈向“产业共生”,从“双边往来”升级为“多边协同”。随着中吉乌铁路、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塔城—阿亚古兹铁路和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的推进,“一带一路”这条经贸加速器将持续释放动能,推动双方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国家经济拉动效应呈现多维度、深层次的积极影响,尤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能源合作等领域成效显著。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已由2013年的3120.4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6741.5亿元,增长116%,年均增速达7.3%,高出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年均增速2.3个百分点。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加强供应链和产业链融合,共同推进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建设。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逐渐升级,从商品贸易一步步迈向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完成了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冶金、纺织和石化等合作项目,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在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上的整合共享。

      

    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融合剂

      

    2022年1月,中方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提出“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经济、人文、安全等领域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创造了坚实支撑,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进入机制化发展的轨道,在文化、教育、旅游、媒体互动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效果。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相互促进,“友好城市”“留学生互派”等机制增强了民心相通,为经贸合作构建长期稳定的社会基础。

      

    在今年的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与中亚五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人员往来便利化等领域12份合作文件。在《中国—中亚机制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中,各方呼吁简化出入境管理程序,进一步提升公路、铁路互联互通水平,完善本国境内公路、铁路网络,升级改造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为各国人员和货物往来创造便利条件。中国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实现互免签证,孔子学院和鲁班工坊在中亚加快落地,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驶入快车道。

      

    从张骞“凿空”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继承了千年文明互鉴的传统,又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将历史上的丝路邻居升级为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实现了从“历史伙伴”到“命运共同体”的跨越。未来,双方还需通过机制创新、风险共治、民生聚焦,将“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从愿景转化为可持续的区域治理范式,为全球南南合作提供范本。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