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第六感觉:明天大盘会突破3674点吗?

股心:良性轮动延续,注意龙头的分歧点

牛市也不能避免调整波段 8月12日市场最强热点

市场在犹豫中前行,时间窗口周期内波动加大

常长亭:改变熊市思维积极参与含金科技成长股

热点精选:储存芯片+机器人概念+钨+工业大麻

周二早间市场信息 杠杆资金活跃,梳理热点为两类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气象预警要成为发令枪

    2025-08-13 08:14:17 来源:经济日报
      

    持续高温“炙烤”、罕见极端暴雨侵袭、流域性洪水频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气候系统不稳定性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复合型灾害强度大、影响范围广,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切实提升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不断强化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气象灾害防治体系,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海空天协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精密监测瞬息风云变幻。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实现预报要素多种类、时间尺度无缝隙、空间范围全覆盖、时空分辨率分钟级公里级。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全面完成,建立健全了分灾种、分区域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体系,能够提前43分钟预警强对流天气。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的82种预警信息,可在1分钟内送抵应急责任人,公众覆盖率达99.1%。

      

    尽管成绩斐然,但我国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地区观测站网密度不足,尤其是在偏远山区、海洋等区域存在监测盲区,导致对一些灾害性天气的捕捉不够及时。而在极端复杂天气条件下,如暴雨、龙卷风等,现有数值预报模型的准确率和提前量还有待提高。此外,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尚不完善,气象预警信息进入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凝聚气象防灾减灾合力,持续提升经济社会抵御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和韧性。

      

    科技赋能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核心引擎。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瞄准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量子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下大力气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效益,不断夯实气象卫星、雷达、数值预报和大数据等气象基础业务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我国气象科技能力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力量。

      

    机制革新是打通防灾减灾链条的关键环节。气象预警信息从“消息树”转变为“发令枪”,需要灵活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组织责任体系,将部门合作的手拉得再紧一些,协力推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出台或修订地方法律法规,健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制度,进一步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社会协同是筑牢防灾减灾防线的基础工程。防灾减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要创新气象科普形式,将枯燥的气象知识转化为生动的避险指南,让公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学校、社区、企业应定期开展防灾演练,模拟暴雨内涝、台风侵袭等场景,提升群众应急避险能力。同时,积极发展和丰富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商业保险等气象服务场景,共同提升我国气象灾害风险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

      

    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监测预警精度、机制革新打通应急响应堵点、社会协同凝聚防灾减灾合力,着力构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静原)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