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海西一狼:宁王创新高,指数有二次回落过程!

明天大盘会再度上行吗9月15日市场最强热点

股心:高低切换明显,注意冰点博弈机会

即便在牛市,对行情也不要有过多不切实际的期待

常长亭:牛市行情中更要有耐心和持续性的信心

冲高回落与分化现象谨防指数短线出现急跌

耐心等待本周靴子落地后市场的短线择向!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开动供需引擎扩大体育消费

    2025-09-16 08:04:06 来源:经济日报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办最新发布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又一重要举措。

      

    刚刚过去的暑期,“苏超”“浙BA”火爆出圈,成都世运会掀起观赛热,“跟着赛事去旅行”深入人心,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文体旅商实现融合发展。体育消费热点不断,在扩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体育消费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但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动能,必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协同发力,以创新场景拓展消费空间,以优质服务提升消费体验,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环。

      

    供给侧改革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基础。当前,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仍存在短板,例如,高质量、个性化供给不足,新兴体育项目开发相对滞后,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深度不够,等等。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一方面,大力推动“体育+”,促进体育与文旅、教育、健康、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复合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与休闲基地,丰富消费选择。另一方面,加快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体育产业,发展智能场馆、在线健身、云端赛事等新模式,提升供给效率与质量,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高品质需求。

      

    需求侧培育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引擎。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民众健康意识日益提升,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正从传统的观赏型、实物型向参与型、体验型加速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做好。应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场馆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服务体系,降低消费门槛。鼓励企业聚焦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性价比与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增强消费黏性。同时,通过赛事运营、品牌营销、社区推广等方式,讲好体育故事,传播健康理念,营造崇尚运动、乐于消费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人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供需双侧发力,关键在于畅通循环、形成合力。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持,破除制度壁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企业要敏锐把握市场趋势,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严守安全底线,诚信守法经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应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制定标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唯有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供给侧升级与需求侧培育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让体育消费的活力充分涌动。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和生活的丰富多彩。各方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体育消费提质扩容,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