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股心:热点轮动走强,月末仍需注意

第六感觉:明天A股会继续上攻吗?

沪指七阳列阵,时间窗口开启周三市场最强热点

常长亭:国内A股利多政策不断出台

市场继续震荡前行,沪指重返4000点之上

玉名:4000点了,依然是个股涨少跌多

热点精选:通用航空+AI眼镜+国防军工+核聚变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中经评论:新型能源体系如何点亮万家灯火

    2025-10-30 08:04:42 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随着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步入全面施工新阶段,到“十五五”时期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在新型能源体系下,如何让更多绿电穿越山海、点亮万家灯火?绿色能量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经济版图与日常生活?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发布,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如果说“十四五”时期搭建新型能源体系骨架的顶层设计,标志着我国能源战略的重大升级,“十五五”时期将进入按图施工的全面建设阶段。

      

    新型能源体系的提出,源于国家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需求,旨在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系统。能源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基石,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今天,对外部油气资源过度依赖,如同悬在经济发展头顶的一块危石,国际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推动化石能源清洁转型,就是要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是大国博弈的底气所在。

      

    更深远的意义是,新型能源体系已成为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竞争的核心领域。从风电光伏设备制造到储能技术突破,从特高压输电到绿电交易机制,我国正从能源技术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谁掌握了清洁能源技术和标准,谁就能在未来全球产业分工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如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以更大力度发展非化石能源,做大清洁能源蛋糕。要把我国能源“食谱”进行绿色升级,首先要把“主菜”做大做强,无论是西北戈壁的风电光伏、西南大江大河的水电集群,还是东部地区的海上风电、沿海高效稳定的核电,都是我们未来能源的“压舱石”。同时,要因地制宜推动“特色菜”多点开花,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这些特色能源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有益补充。

      

    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调整化石能源角色。在新能源尚未完全挑大梁的过渡期,让煤电变得更清洁、更灵活,由基础保障性电源转为支撑调节性电源,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关键一招。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机制创新,让煤电变成应对新能源波动的“灵活替补”和“稳定器”。当风光不足时,它能快速顶上,保障电网稳定。此外,推广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碳捕集等技术,煤电也能实现低碳化发展。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能源转型关键支撑。光有大量的清洁电力还不够,必须修建更顺畅的“电力高速公路”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才能解决“车”与“路”的匹配问题。只有科学合理建设特高压线路,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绿电资源,并发展智能电网、储能设施,以及需求侧响应,实现精准调度、削峰填谷,才能确保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终端用得好。

      

    始于能源,不止于能源。绿能奔涌将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企业用上便宜绿电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在应对碳关税等国际贸易壁垒时多了份竞争力;对普通人而言,更稳定的供电、更清新的空气、更智能的家居能源管理,让绿色发展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未来,随着分布式能源普及,“人人都是绿色能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从愿景变为现实,每个家庭的光伏板都可能成为能源网络的组成部分,每家企业的用电负荷都能参与电网调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将悄然改变每个人。

      

    驭“绿”前行,方可行稳致远。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对高质量发展、能源安全、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统筹回应。它需要政府在政策设计上持续发力,需要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需要每个人在生活方式上作出改变。(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