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代表中国自身的经济成就,更预示着一个深刻影响全球格局的历史性时刻。届时,一个经济实力雄厚、治理能力卓越的中国,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为国际秩序带来新的均衡与变革契机。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最直接的贡献在于承担着全球经济的“稳定之锚”与“最大市场”角色。“稳定之锚”意味着,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强大的内需市场,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最可靠的支撑。在国际经济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将成为各国企业规避风险、布局未来的重要考量。而“最大市场”则意味着,到2035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扩大至7亿—8亿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和进口国,直接带动全球对高端制造、优质农产品、金融文化产品等领域的巨大需求,为各国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外,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结构性变化,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梯度转移。而中国将更多地扮演“资本、技术和中间品”提供者的角色,通过技术溢出和产业协作,推动全球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升级,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再平衡。
中国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地缘政治和文明进程的深刻变革。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目标,这清晰地表明,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将具备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全球治理话语权。国际秩序将加速从“西方主导”向“多元共治”的多极化格局演进。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等,其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将显著提升,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实力的跃升也必然带来国际关系的深刻调整。在前沿科技、关键产业链等领域,中美等大国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地缘政治博弈也可能加剧。但与此同时,这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也将推动新的国际平衡逐步建立,迫使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寻求新的动态均衡。
中国的发展道路本身,将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理念的重要范本。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将有力证明后发国家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探索,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这将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世界提供一个全新的、成功的现代化样本。例如,中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模式、长期目标接续推进与五年规划科学统筹相结合的制度优势,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路径。这种模式的成功,将深刻影响全球发展理念,促使各国重新思考和探索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行业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吴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