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观点评论>>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周一早间股市信息中场休整,大跌是调仓买入良机

热点精选:AI应用+储存芯片+商业航天+机器人

玉名:年内高点已出现?更有意义的是这个

商业观察:涨价概念—高阶覆铜板

大盘跌破3800点后才会组织象样反弹!

第六感觉:下周大盘会继续下跌吗?

接下来反弹都是理直气壮11月21日市场最强热点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COP30变局:气候治理的十字路口与中国担当

    2025-11-24 10:37:59 来源:中国网
      

    11月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闭幕。尽管谈判过程依旧充满不确定性,本届大会仍在重重挑战中取得若干值得关注的进展。

      

    COP30通过了三项共识性文件决议——《气候变化信息诚信宣言》《城市化与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摘要》以及《全球绿色工业化贝伦宣言》。这三份文件不仅奠定了大会的主基调,也释放出明确信号:重建全球气候合作的信任基础,推动多层级协同治理,并以绿色产业转型作为未来减排的关键抓手。

      

    在具体议题层面,几项积极成果引人注目。在森林保护领域,巴西凭借东道国优势,成功将热带雨林及其碳汇价值推向全球气候议程的核心。巴西主导设立的55亿美元“热带森林永久基金”通过资本市场与混合融资为森林国家提供生态补偿,成为本届会议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之一。在规则与市场构建方面,本次大会建立了“合规碳市场开放联盟”,意在建立共同的交易与核算标准,以期打通目前碎片化的全球碳信用交易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减排控温目标。此外,本次大会推出的《贝伦健康行动计划》是全球首个专门针对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适应的国际框架,将全球对气候变化适应问题的重视提升到新的高度。

      

    当前,COP30的最终决议文本仍在激烈博弈中,两项核心挑战愈加得到凸显。

      

    一是,气候融资承诺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巨大。目前,发达国家提出的3000亿美元资金承诺,与发展中国家每年1.3万亿美元的资金需求相比杯水车薪。在当前地区热点频发、美国对能源转型态度消极的背景下,达成新的、更高水平的资金协议几乎不可能。

      

    二是,在化石能源问题上各国立场分歧显著。会议期间,已有80多个国家联合呼吁制定化石燃料逐步淘汰路线图,但推进难度依然巨大。一方面,沙特、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对此持反对立场;另一方面,化石能源企业在会场内外持续游说施压,使这一议题面临重重阻力。

      

    COP30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经历根本性变革。气候治理的主导力量正经历重心转移:美国的缺席不仅削弱了传统领导结构,更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发达国家的集体气候治理雄心,影响了其他国家的参与信心。与此同时,“全球南方”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推动气候议程,重塑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此外,全球治理机制的碎片化趋势愈发明显。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碎片化可能导致谈判结构分散、削弱全球整体行动的效率;但另一方面,它也催生了更多主体、更多机制、更多渠道并行的新型气候治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到场,但加州州长仍公开承诺将继续推进气候行动。大会也将城市与地方层面确立为《巴黎协定》落实的关键力量。由此可见,多元主体的参与正在为全球气候治理开辟新路径。

      

    在这一全球治理格局深刻变革的关键时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其气候行动路径需要展现更加系统、更加务实的新型领导力,以扎实贡献和可行方案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行稳致远。

      

    第一,以技术引领夯实气候治理根基。“十五五”时期,是中国碳达峰攻坚的关键阶段。“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一战略部署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示范型领导作用”提供了坚实支撑。中国凭借在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智慧能源系统等领域形成的产业优势和技术积累,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绿色解决方案。

      

    第二,以多边合作拓展气候治理路径。中国应继续深化南南气候合作,通过知识共享、能力建设和低碳技术转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减排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混合治理模式,促进城市网络、国际组织、区域联盟等多主体协同发力。

      

    第三,以制度建设塑造气候治理秩序。中国需要加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包容、有效的国际规则体系。这包括推进区域碳市场互联互通、共建透明度机制、推动绿色金融标准趋同,并在关键议题中提出富有建设性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气候治理持续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