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国内财经>>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沪指涨3.61%收复3000点蓝筹权重逼空,搭建广阔舞台!

玉名:9.26阳线和9.24阳线中释放的不同信号

热点前瞻:证券+存储芯片+消费板块+无人驾驶

大格局应对小洗盘!大盘冲高回落为哪般呢?

玉名:如何看待9.25这根长影线的星线

短期有回调 中期继续做多如何看待这根长影线星线

洗盘将伴随主线诞生放量长上影不妨碍趋势发生转换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安徽新型工业化启示录:“铜墙铁壁”何以跃居“中西部工业第一省”?

    2024-09-26 15:46:26 来源:时代周报 已入驻财经号 作者:史成超潘展虹
      

      

    水泥,是“基建狂魔”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最基础的工业原材料,层层叠加,为大桥、公路塑形。机器轰鸣、灰尘弥漫,这是外界对水泥厂的刻板印象,是工业生产最传统原始的模样。

      

      

        

      

    实际情况早已不是如此。位于安徽的海螺集团早在2018年就建成了全球第一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厂。时代周报记者在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看到,水泥从制备到出厂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都被数字标签、被数据记录、被测试分析,每一步无不彰显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实践进程。

      

    早前,安徽工业曾因马鞍山的钢铁、铜陵的铜矿等,而被冠以“铜墙铁壁”之称。这是外界对安徽的固有印象。新型工业化战略稳步向前,安徽工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早已换了新的模样。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受邀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共同走进安徽。无论传统的水泥制造企业,还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从家电到新材料再到新能源汽车,安徽的诸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布局,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安徽已迈入工业大省行列。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9%,营收总量跃居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晋级“中西部工业第一省”。

      

    这一次,安徽有哪些经验可借鉴?

      

    “链主”强,产业链强

      

    “链”,是此次“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的高频词。“链”既是产业链,也是价值链——产业链要做厚,价值链要做深。

      

    安徽的“智能绿色”,就是围绕这一“链”字展开。

      

    纵向看,企业依托原有的技术、市场优势,在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布局,这是“产业链做厚”的具象化。尤其是在原本就存在优势的传统产业,如材料、家电、建材等,按照新型工业化提倡的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产业链做厚”提供路径。

      

    海螺集团是值得探究的案例。以宁国水泥厂为前身的海螺水泥,经过30年发展,已成为以水泥建材制造为主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控股经营海螺水泥(600585.SH)、海螺新材(000619.SZ)和海螺环保(00587.HK)等三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元,员工总数6万余人,连续19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

      

        

      

    海螺集团数字产业板块负责人许越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在国内水泥行业,海螺与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将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孵化的成果,发展为多家独立公司。

      

    纵向看,水泥制造是海螺集团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海螺集团建成了全球首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制造工厂、全球水泥行业首个露天矿山矿车无人驾驶项目等,建成海螺“云工”工业互联网平台。

      

    横向看,海螺集团借此形成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数字产业、现代服务贸易产业等多元化布局。该集团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和经验,发挥主体作用,带动其他产业链升级、转型,以此开拓新兴业务线。这种将原有产业链优势、经验向新兴产业链输出,便是“价值链做深”的最显著结果。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美亚光电(002690.SZ),是A股主板上市公司价值100强、中国机械500强。这些年,美亚光电的业务从最早的食品检测已渐次拓至食品安全、医疗健康、再生资源等三大领域,主要产品拓至X光异物检测机、移动式头部CT、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等,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并出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食品和医疗,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行当,价值链却有相通之处。美亚光电通过数字化发展,以数据中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打造“一湖两云”数字化运营体系,连接上下游企业、广大客户、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由单一装备制造向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转变,还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无论产业链还是价值链,“链主”企业举足轻重。

      

    奇瑞便是芜湖汽车产业的“链主”。芜湖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视为首位产业。奇瑞被芜湖市委书记视作“首席企业”,是推进补链、延链、强链的助推器。

      

    奇瑞创业始于1997年,已从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制造商成长为《财富》世界500强。今年1-7月,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29.6万辆,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2.6万辆,同比增长193.7%,累计出口62.2万辆,同比增长27.4%,继续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链主”强,产业链强。如今,芜湖汽车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900多家,形成“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和“关键系统—整车—服务—应用”全产业链,2023年实现营收3324亿元、增长37.8%,撑起安徽汽车产业的半壁江山。

      

    如果说传统工业化强调依托资源和生产要素禀赋,那么新型工业化则是强调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链提升和价值链升级。

      

    这样的变化,正在安徽发生。

      

    安徽工业跑出加速度

      

    工业是区域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工业实力很大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的综合实力,工业规模则是实力的基础表现。

      

    经济大省无一不是工业大省。广东、江苏、山东的经济体量位于全国前三,它们规模以上工业的体量也长期占据全国前三位。

      

    在新型工业化带来的系列利好之下,安徽工业规模不断向上,跑出加速度。

      

    据安徽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2013年-2023年,安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居全国第3位;规上工业营收从3.3万亿元增长至5.1万亿元,从全国第12位跃升至第7位,居中西部第1位;全省工业增加值达1.4万亿元、升至全国第10位。

      

    最新数据同样显示出安徽工业的发展潜力。今年前7个月,安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长三角、中部地区和工业大省第1位;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7%、14.8%、28.3%,分别高于全国4.5个、5.5个、16.6个百分点。

      

    撑起安徽工业的跃升,是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

      

    先看智能化。从产业结构看,安徽工业自上世纪50年代“铜墙铁壁”到2000年以后“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历史演进。2013-2023年,安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7%提高至42.9%。

      

    具体至产业领域,2023年,安徽全省汽车全产业链、装备制造营收突破1万亿元;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分别居全国第3和第2位;新型显示产业营收居全国第2位;晶合集成晶圆代工营收居全国第3位;机器人产业营收居全国第6位。

      

    而在“新三样”产品中,全国1/5的光伏组件、1/7的锂电池、1/8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安徽造”。

      

    再看创新。这些年,安徽并没有忽略传统产业。相反,在政策推动下,政府和企业都在真金白银,不断创新以带动产业升级。

      

    以传统材料领域起家,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利股份”) 研发出水性、无溶剂、生物基、回收再生等环保工艺技术,先后投入2亿多元,推动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各项环保指标均远远优于国家或地方标准。

      

        

      

    安利股份副总经理刘松霞介绍,这些年企业拿下耐克、苹果、阿迪达斯等多家全球头部企业订单,进入丰田、比亚迪、小鹏、赛力斯等知名车企的供应链,聚氨酯合成革材料占全球市场的40%。

      

    创新带来回报。截至2023年底,安徽全省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第7位,制造业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3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在全国率先出台“三首”政策,累计培育“三首”产品1697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700亿元,去年新增36项“三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再看绿色化。“十三五”期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05%,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21年和2022年,这一指标分别下降5.3%、3.8%。在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安徽有76家绿色工厂、7家绿色工业园区入选。

      

    规上工业营收规模跃居中西部第一之后,安徽正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新势力。

      

    安徽新型工业化的三个关键词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成为构建起新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这日渐成为各界共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工信部持续推出多项政策支持,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

      

        

      

    工信部等2023年12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时代周报记者参与此次调研发现,安徽的新型工业化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举措,清单引领、因链制宜、开放合作是关键词。

      

    清单引领,即通过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清单,引导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各项工作。2024年7月,安徽发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竞争力实施方案》就是一个极具代表的个例。

      

    该方案目标明确——力争到2027年,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5%,专精特新企业占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9个方面的27项重点任务,形成清晰的任务清单,确保宏观政策的落地实施。

      

    因链制宜,是指通过特定政策的引导和激励,激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活力,形成联动效应,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安徽通过实施“一链一策”的研究和支持,针对智能家居、医药工业、人形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创新和提升,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安徽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开放合作特征明显——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外资和技术,提升本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安徽通过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国际性活动,搭建与全球制造业交流合作的平台,以此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热词,也正在各地持续走深走实。各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也并非只有一个路径,还需立足不同的产业现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功能定位,百花齐放探索推进新型工业化。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