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国内财经>>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热点精选:稀土永磁+碳纤维+航运港口+创投概念

领涨股风:高标、港口抱团 金融午后拉升

海西一狼:三大消息,科技国产替代该发力了!

强势攀升启动春季升势大盘还能继续向上攻击吗

大盘重回3400权重发力新高,行情能否加强

万兴科技为AI赋能打了个样强压之下洗盘调整必不可少

热点精选:英伟达概念+数据中心+航运港口+5G通信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融资总量增成本降支持实体经济

    2025-05-15 09:09: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已入驻财经号 作者:姚进
      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数据,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M_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两项增速均较上月明显加快。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增速仍超过8%。总体来看,金融总量增长既“稳”又“实”,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1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约1.22万亿元,月末增速比上月提高了0.3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专家表示,今年财政支持力度大、发债节奏快,支持扩内需、宽信用,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是社融主要的拉动因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今年政府债券发行明显加快,前4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超5万亿元,同比多约3.6万亿元。其中,4月份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加上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持续推进,当月净融资约9700亿元,同比多约1.1万亿元,上拉社融增速大约0.3个百分点。此外,企业债券发行数量也有增加。4月份债券收益率较上月有所走低,企业抓住有利条件,加大债券融资力度,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在上年低基数效应作用下,今年4月末M_2增速出现提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去年较大力度的金融数据“挤水分”后,过去相当一部分虚增的、不规范的存贷款被压缩,金融总量数据增长更稳更实。同时,今年以来,存款向理财分流的情况明显减少,部分资金从理财回流到存款账户。4月份,存款减少约8700亿元,同比少减大约3万亿元,对M_2增速上拉影响约1个百分点。还原去年基数的特殊因素影响,4月末M_2增速仍保持上月相对平稳的增长水平。

      信贷方面,近年来,经济结构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同时人民银行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引导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信贷增量投向明显改变,带动信贷存量结构趋于优化。

      从企业和居民角度看,2020年末至今年一季度末,企业贷款占比由63%升至68%,居民贷款占比相应由37%降至32%,一升一降的背后,表明信贷资金更多投向了实体企业,居民融资需求下降也与买房投资等更趋理性有关。

      从企业类型看,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由31%升至38%,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由69%降至62%,这一方面是因为普惠小微贷款发力明显,助企惠民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也与近些年债券等直接融资发展、大企业融资更趋多元化有关。专家指出,金融市场发展不断深化,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匹配度也在提升。

      从行业投向看,近年来,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并着重从供给侧发力,强化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重点服务消费行业的金融支持,相关行业的贷款占比明显上升。2020年末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全部中长期贷款中,制造业占比由5.1%升至9.3%,消费类行业占比由9.6%升至11.2%,而传统的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则由15.9%降至13%。

      金融总量“有上行”,融资成本“往下走”。4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约为3.2%和3.1%,同比分别下降约50个和55个基点。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框架进一步完善,通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利率传导机制更加畅通,政策利率又再度下调,有助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

      当前外贸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地方债务置换工作持续推进,加上5月份是传统的信贷“小月”,市场预计有效信贷需求仍受影响。不过,专家普遍认为,5月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恢复起到积极作用。综合来看,未来一段时期,金融总量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