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商业要闻>>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诡道:当下环境最好应对策略传统蓝筹或迎来转折

海西:本周多空有大动作!留意今天的时间窗口!

28日周一早间市场信息周末一个大消息,降准落地

11月27日擒牛姐周末复盘找主线;谁是结构熊?

关注蓝筹启动缺口会否确认指数分歧难掩月末压力

下周大盘能否继续上涨呢下周大盘能否长阳突破?

两点改变,下周修复扰动11月25日市场热点复盘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个人碳账户场景越来越丰富

    2022-11-28 08:47:0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随着国内低碳理念日益深化,居民个人减碳行为受到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多地陆续出台了包括个人碳账户在内的碳普惠措施,众多企业平台也推出了个人碳账户。

      

      “个人碳账户的设立有利于摸清碳底数,使低碳行动有据可依。个人碳账户聚焦消费侧使减碳场景更加完整,同时还能助力生产侧转型,通过全民总动员的方式推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论坛上,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碳中和技术中心主任吴宏杰表示。

      

      吴宏杰介绍,个人碳账户是通过监测个人碳排放或有效碳减排,基于专业的核算方法,监管个人碳排放或实现碳减排数据权益兑换,最终实现个人碳管理的账户体系。

      

      吴宏杰表示,目前我国在个人碳账户方面的实践与碳普惠制紧密结合,通过对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建立商业激励、政策鼓励相结合的引导机制。公众可以通过碳普惠机制获取碳币,从而获取正向激励或者进入碳市场。

      

      据了解,个人碳排放具备“小、散、杂”的特点,传统碳税等模式对其影响有限。个人碳账户与碳普惠制结合可以淡化碳交易过程中的经济惩戒作用,放大激励作用,有利于帮助现阶段公众形成个人减排量和个人碳管理的习惯,推进碳交易理念在非生产领域减排的创新应用。

      

      事实上,我国在碳普惠制度方面的探索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广东省率先开展碳普惠制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广东已经形成了6个碳普惠方法学,形成了以普惠方法学为基础的项目减排量产品——广东碳普惠抵消信用机制(PHCER)以及普通公众参与的低碳减排量产品——碳币。截至7月15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已备案签发的碳普惠抵消信用机制项目171个,签发量为191.96万吨。

      

      不仅是各级政府,许多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碳普惠领域。蚂蚁森林是蚂蚁集团发起的一项支持生态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的公益项目。依托已有平台,用户可以通过骑行、办理业务等方式积累绿色能量,积累到一定额度后,蚂蚁基金会将联合其他公益基金种植一棵树,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公众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目前,碳普惠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吴宏杰表示,解决好活动数据计算方法和监测手段等顶层设计的一致性以及不同平台下活动水平减排因子选取一致性等问题,将为未来碳账户互认互通奠定基础。

      

      “要推动个人碳账户场景更加丰富。”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沈满洪表示,目前减排场景少,居民兑换意愿不足。许多生活领域仍然缺乏碳排放监测手段,除了绿色出行,还要把住房、能源等领域纳入碳账户中,扩大碳账户、碳普惠的范围,更好发挥个人碳账户作用。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石敏俊认为,要注意地区和特定人群碳排放的差异。如何将不同群体纳入个人碳账户,从而促进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未来应考虑的问题。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注重实现计算方法透明化和数据获取经济性的平衡。”吴宏杰指出,过去对传统单一场景的排放能够进行精确监测和计算,但对于普通居民很难达到类似的精准度。若收集数据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碳成本过高,这一体系就不具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了。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仅是一项倡导,更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国在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拥有很好的基础,要通过加大各种激励机制,促使绿色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元丰说。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