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商业要闻>>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热门话题 直播

下周大盘会选择真正的方向吗还需进一步放量!

股心:情绪迎来好转,注意指数能否共振

好信号来了!孔明复盘:12月1日市场最强热点

常长亭:聪明的股民都是买跌入场而非抢买追高

下周两种运行方式!年终岁末,机构引领吃饭行情

玉名:“日历买股法”12月因素:承上启下

周五早间市场信息最有希望的做多窗口来了!

  • 又一长租公寓爆雷!黄金疯涨,“中国大妈”解套了?
  • 2019年那些翻车的首富们超强台风“利奇马”逼近
  • 全球股市重挫,黄金抢占C位警惕,又一白马股"凉了"
  •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在朋友圈骂人被罚1000元
  • 人民币"破7",央行紧急声明亚洲“整容王国”套路多深
  • 教授建议降低法定婚龄一夜暴富的“锦鲤”女孩咋样了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优质“菜篮子”对接大湾区

    2023-12-03 08:42:05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近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清湖村青科源农业基地里,300亩新种的油菜冒出绿芽。该基地总经理尹海云正在察看油菜生长情况,采用“稻油轮作”模式,又将带来一笔可观收入。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有一批以卖蔬菜为生的吉州区樟山、长塘等乡镇农民,他们被称为“吉州菜帮”,尹海云便是其中一员。凭着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在外打拼的“吉州菜帮”富了起来。由当初挑着扁担挨户上门觅商机,到如今开着汽车将蔬菜生鲜送入大型商超,他们不仅口袋“鼓”了,见识和人脉也更广了。

      

      樟山镇清湖村曾是典型的产业“空心村”。留下大片农田给少数村民耕种,多年来土地收益增长缓慢。在吉州,相似情况的村庄还有不少。

      

      如何破解乡村发展困局?“吉州菜帮”人员达4万余人,其中党员400余人,业务遍布北上广深等地。吉州区探索建立“以党建引领,吸引人才回归、项目回引、资金回流”,实现“治理带优、产业带兴、群众带富”为内容的“三回三带”机制,积极引导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从组织建设着手,吉州区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建立3个驻外党总支和13个驻外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心有所依、流而有家;从邻里乡情出发,抓住传统节假日在外乡贤集中返乡的机会,举办流动党员座谈会,让他们迅速了解家乡的发展及返乡创业政策;从细致关怀入手,组织286名家乡党员干部与800余名流动党员结对,帮助流动党员家庭的留守儿童、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在外打拼多年,回来发展同样也有很多机会。”尹海云说,在政策引导和乡情感召下,2020年,在外从事20多年蔬菜贩卖生意的尹海军、尹海云等人回到清湖村创业,成功盘活近700亩撂荒地。

      

      从空中俯望,桐江从樟山镇流过,沿线是万亩蔬菜产业示范带。在桐江沿线,分布着青科源、汉旗、梁超等一批“菜帮”乡贤返乡创业基地,占地面积8000余亩、产业大棚800余个、吸纳投资5000余万元、产值达亿元。

      

      在长塘镇案前村,“菜帮”成员肖俊纬2011年回村创业。从2015年起,他担任案前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2018年,投资1300万元创办吉安京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之后成立京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吉州“菜帮”返乡新建蔬菜基地已达33个,发展了兴桥镇农文旅融合产业集群、樟山镇桐江沿线万亩蔬菜产业示范带等一批富民产业。同时,各驻外党支部累计为家乡成功引进企业25家、年增税收近千万元。

      

      在樟山镇井冈竹荪示范基地,不少村民正在田间地头忙碌。今年53岁的陈栋文将自家的3亩地流转给公司。“年底有分红,还能在蔬菜基地就近务工。”他说,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一年能增加三四万元收入。

      

      近两年,樟山镇成功引回一批产业项目,4个驻外支部20多位党员返乡二次创业,累计吸纳投资5000多万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530万元,涌现了多个集体收入过50万元的村。

      

      “吉州菜帮”如今名气更加响亮。京创生态芦笋基地、青科源农业基地等多家基地近两年陆续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从前“一根扁担闯天下”的“吉州菜帮”,现在将生产的蔬菜直接送上大湾区的餐桌。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