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财经>>商业要闻>>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大盘探底回升 回调还是机会小插曲而已 突破可期

不惧外围大跌 A股扬眉吐气大盘低开高走意欲何为

强势收涨 冲击3400?A股需给出韧性,抓住机会

热点精选:CPO概念+AI PC+造纸+PCB

近一周机构调研股出炉(附股)变盘,34天神奇时间窗

释放调整压力有利于行情探底回升能否再次上冲

变盘向上已迫在眉睫调整没有结束 这里将是机会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全国人大代表杭侃: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要做到人人共享

    2025-03-11 17:35: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已入驻财经号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杨秀峰 郭枞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或模仿,而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要做到人人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受访者供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

      

      “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中,并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杭侃代表介绍,云冈石窟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洞窟进行了数据采集,相关数据可广泛应用于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方面。杭侃代表告诉记者,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有着20年的技术积累。自2001年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云冈石窟便开始了数字化保护的探索之路。经过20多年的技术积累,云冈石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保护体系。其中,3D打印技术、虚拟修复技术等先进手段的应用,更是让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杭侃代表说,通过3D打印技术,云冈石窟实现了高精度的测绘和复制。这些复制品不仅可以在异地展出,让更多人感受到云冈石窟的震撼之美,还可以用于保护研究,为石窟的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活化利用文物”是杭侃代表一直坚持的理念。除了数字化保护外,云冈石窟还注重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手段,让文物活化起来。例如,通过AR、VR等先进技术,游客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近距离感受云冈石窟的魅力。这些展示手段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也让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传承。

      

      “云冈石窟每一尊佛像都很巨大,以往我们在异地做宣传时,只能请相关人员到石窟实地考察,如今有了科技赋能,方便很多”。说话间,杭侃代表拿起手机通过VR技术向记者演示全景石窟。他表示,通过VR展示,游客还可以看到很多尚未对外开放的佛像,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和认知。

      

      然而,仅仅依靠数字化技术是不够的。杭侃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今年他提出关于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分级评估、文化阐释和有序开放的建议,呼吁对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分级评估,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有序开放。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文化阐释,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走到游客心里去,让每一位游客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我今年参加会议,带来了我们的一些文创产品,比如绘本、冰箱贴、手机挂件等”。杭侃代表边展示边告诉记者,“我们试图通过这些创意产品,提升‘一老一小’游客的兴致”。杭侃代表向记者解释道,在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时,必须注重代际之间的传承。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的利用要以保护为前提。”杭侃代表说:“我希望文物的传承与保护能够做到人人共享,用文旅事业的发展来带动文化强国的建设。”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