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昭衍新药(603127.SH;HK.6127)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8亿元;归母净利润7,408万元。其中需要关注的是,公司在经历了一季度短暂亏损后,二季度经营表现企稳扭亏,下半年经营态势保持稳定。全年实验室服务净利润5018.68万元,核心业务发展稳健。
同时,昭衍新药延续稳健的财务政策,经营性现金流保持正流入、资产结构持续保持健康水平,为公司长稳发展和穿越行业周期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年报数据,公司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5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14.02%,其中现金资产为46.8亿元,占总资产比49.8%,预收合同款占总负债62.79%,无有息负债。
据悉,2024年昭衍新药重点发力营销工作,新签客户数量和新签项目数量均保持增长,海外客户新签订单稳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整体在手订单金额约人民币22亿元,新签订单金额约人民币18.4亿元。其中,来自于海外客户的订单需求基本保持稳定,2024年度签署订单金额约为人民币3.8亿元,离岸外包业务新签订单数量较上一年同期增长60%。
另外,由于实验模型的供需具备较强的波动性,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持续波动,本年度公司的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净损失为1.14亿元,但生物资产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资产,供应链的稳定对公司业务长稳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体系建设保持领先水准,非临床评价主业发展夯实
昭衍新药在已有的非临床评价综合平台基础上,持续进行多领域的能力建设与技术提升,以不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满足不断创新的差异化市场需求。
在质量体系建设上,2024年,昭衍新药北京设施顺利通过FDA GLP的现场检查,此次是北京设施接受FDA第3次GLP现场检查,同时也是公司两个设施(北京和苏州)第5次通过FDA GLP检查。公司同时具备中国NMPA、美国FDA、经合组织OECD、韩国MFDS、日本PMDA等GLP资质,这一多元化的国际认证体系不仅彰显了公司在质量管理与研究合规性方面的卓越能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全球药物研发领域的竞争力。
在药物非临床服务上,昭衍新药在眼科药物、耳科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等各细分领域药物的评价方面积极谋求突破,以不断保持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同时,对于目前的热门药物,也持续更新和完善各类模型以支持药物评价,包括建立了GLP-1、GCG等受体亲和力检测、HP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丙氨酸扫描和PBMC交叉反应试验来体外评估免疫细胞的脱靶情况等。
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昭衍新药紧贴行业趋势,聚焦市场热点领域,在未来高增长市场中抢占发展先机。公司紧跟前沿药物的热门产品,不断更新和完善创新药物的非临床安全评价体系和思路,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包括小核酸药物、新型ADC药物以及PROTAC药物的评价,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的评价;同时参与并实时跟进最新药物评价指导原则的制定,如干细胞产品、肿瘤疫苗产品非临床评价的指导原则,完善相应类别产品的评价体系。
全产业链纵向整合步入“深水区”,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能
一直以来,昭衍新药都在积极布局贯通产业链资源整合,以纵向布局深化壁垒,依托全产业链生态优势,打造全领域服务生态增长极,客户粘性稳步提升。
昭衍新药临床样本检测板块实现良好的业绩增长,服务项目种类持续提升,涵盖了创新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预防性疫苗、肿瘤治疗性疫苗、创新双特异/多特异抗体药物、创新ADC药物、创新PROTAC药物、创新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创新靶点小分子药物等的临床样本分析及药物代谢研究。
在实验模型研究方面,昭衍新药为满足多元化研发需求,构建了三大实验模型体系:非人灵长类模型凭借类人特性成为复杂疾病研究和药物评价的核心工具;小动物模型以低成本、易管理优势支撑药物早期筛选;类器官平台通过高仿生技术为精准医疗和毒性评估提供高效方案。公司持续提升实验模型质量,2024年非人灵长类存栏量稳步增长,饲养管理指标全面优化。
在内部管理和产能建设方面,公司持续优化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2024年引进高管团队并组建2,652人的专业队伍,通过“人才发展季”项目,建立人才模型、定制分层培训,强化管理及技术团队建设。核心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技术团队稳定高效,可并行推进近千个项目,并引进海外人才补强学科短板。
AI引领药物研发新时代,行业复苏信号明显
面对技术变革下的行业发展新趋势,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对CRO的赋能应用成为行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昭衍新药积极布局AI等新一代技术在业务中的落地应用。据了解,公司自2018年起便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AI)技术与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相结合,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与积累,目前已开始将AI技术应用于部分专业领域。此外,数字病理辅助分析系统,将昭衍新药在非临床病理领域的丰富经验与庞大的背景数据相结合,融入先进的AI算法,实现了病理诊断的快速化与精准化。通过AI技术对数据的高效分析,公司在部分研究环节的人效比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据德邦证券研报观点认为,自 2022 年全球投融资遇冷以来,生物医疗领域研发需求持续萎靡,需求下行、玩家增多、价格承压。在当前美联储逐步降息、国内陆续成立多支政府产业基金的资金面修复背景下,经过近3年调整,行业需求已经处于底部复苏阶段。
据了解,未来,昭衍新药将持续以药物非临床评价服务为核心业务,积极拓展上下游服务能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相关服务和优质实验模型供应的黄金产业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满足创新药物需求的新技术、新方法,形成新的服务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参与全球竞争;最终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CRO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