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手术后4小时,我就能自己打饭打水了,现在浑身有劲儿,感觉跟没做手术一样。来的时候还挺紧张,心想还要插管子,伤口也好不利索,没想到手术这么成功,明天就可以出院了。”59岁的李阿姨“一身轻松”,笑着向记者说。一天前,她刚经历了一场胸部无管微创手术。
医学科研的不断突破,为医疗领域带来了诸多革新。肺癌患者术中无气管插管不置导尿管,术后几小时即可下床活动。部分患者手术清醒后可自己步行回病房,手术当天即可出院。这样的故事如今已屡见不鲜。或许,在30年前感叹20厘米伤口的大开胸手术日渐成熟时,这会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但如今,迈入微创治疗时代,无管化手术大放异彩,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关于“无管”手术,你了解多少?
重新定义微创手术
所谓“无管”手术即Tubeless自主呼吸单孔镜手术,又称无管化技术,指在围手术期避免插入各种管路,如气管插管、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可以极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并能加速患者的康复。
从2018年至今,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李鹤飞带领医疗团队在我国北方率先规模化开展胸外科热点前沿Tubeless自主呼吸单孔胸腔镜技术,目前已成功完成自主呼吸单孔胸腔镜手术千余例,近年来大于80%患者采用此项技术,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以精准麻醉、无管微创为独特优势,最大程度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谈及临床意义,李鹤飞介绍,Tubeless自主呼吸单孔镜手术是近生理状态下的整体微创手术,将创伤降到最低,安全、快捷、花钱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患者长期生存。
“常规手术要气管插管,女性患者要插27~29公分长的管子,男性要插30公分左右。手术后还要胸腔引流管、尿管,患者其实挺痛苦的。无管化技术下,患者可以自主呼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也不用尿管,术后可以更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卧床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李鹤飞举例说。
在李鹤飞看来,与传统手术相比,无管微创技术优势显著。一是无需插入粗大的双腔气管插管,避免了患者气道损伤和术后嗓音嘶哑的风险。同时,术中通气较常规气管插管少50%左右,可以减少小气道及肺泡损伤,患者几乎无肺部炎症或感染。二是不用或减少肌松药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以使患者在术中能够保持更接近自然呼吸的状态,术后苏醒更快、意识更清晰。尤其阿片类药物少用近2/3,患者几乎无术后恶心、呕吐、谵妄等副作用,且有利于患者长期生存。
“传统麻醉方式下,患者的睡眠、疼痛程度、并发症等等主诉会比较多,无管化手术的患者,就没有那么多主诉。”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李永乐说,“传统手术下大剂量麻醉药让患者‘沉睡不醒’,无管手术彻底颠覆了这一模式。患者没有气管插管,全靠自主呼吸,维持在‘刚好’的麻醉状态,苏醒质量特别好。”
手术质量与康复相辅相成。谈及无管化手术的护理变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护士长刘翠芳介绍,以往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后,患者创伤较大,部分患者都要回ICU过渡,并进行密集监护。然而,无管化手术下,患者清醒后可以直接回到普通病房,护理也只是一些简单监测。康复重点也悄然发生改变,譬如以往传统手术,护士要协助患者叩背排痰、指导呼吸管理、护理各种管路。无管化手术下,患者回到病房很快即可下床活动,护理重点也从此前的紧急干预变成了患者教育。
从“开胸”到“无管”跨越
“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花费少、并发症少、活得好、活得久,大大提升了肺癌患者的就医体验。”李鹤飞评价说,“Tubeless这一技术创新,促进了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又提升了长期生存获益,均具有显著优势。”
一项来自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新辅助后无管微创肺癌根治术的研究数据显示:患者术后禁食禁水时间缩短42%;术后8小时内主观疼痛感更低;对比双腔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刺激性咳嗽发生率降低76.9%;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发生率降低68.8%;呼吸道感染显著下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28%,住院费用平均减少4163.88元……
除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外,目前无管微创技术已成功在全国部分医疗机构普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2021公开材料显示:相比传统胸腔镜手术,Tubeless手术可使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整体提升7.5%; 相比大开胸手术,Tubeless手术可使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整体提升16.9%。
据了解,无管微创技术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团队于1996首创,历经近 30年发展,无管微创技术如今已成熟应用于胸外科手术,并由简单手术拓展到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肺亚段切除、肺叶、联合肺叶、食管手术、新辅助后癌根治、气管手术、肺移植等高难度手术,整体极致微创理念和技术惠及更广阔区域。
“这是胸外科由伤口微创到整体微创的进展。”李鹤飞表示,我国胸外科发展历经三个主要阶段: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胸外科以传统开胸手术为主,通常会留下20-30厘米胸部伤口,彼时解决了能做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由开胸手术发展为胸腔镜微创、机器人微创,一般会在胸部留下1-4个伤口,此阶段实现伤口微创,但是还需要插各种管路、应用不少药物。近十几年进入到整体微创阶段,胸外科联合麻醉科的Tubeless自主呼吸单孔镜手术由伤口微创进步到了整体微创,真正实现了加速康复。
(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