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国纺织行业正处在变轨、转型的重要关口,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面临淘汰,数字技术与纺织工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向智能化、高端化跃迁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家大型纺织企业,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全面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从传统“织造”向“智造”升级。
走进悦达纺织10万锭绿色智能工厂生产车间,看不到织工忙碌的身影,只有一辆辆AGV(自动导向车)在有序工作,整齐摆放的数百台绿色环保智能纺纱设备高速运转,整个车间丝线相织、纫海飞梭。
“立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公司投资近4.4亿元打造了先进的智能生产车间,构建起数据采集、数据融合、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系统、数据的高度互联。”悦达纺织董事长戴俊说,在智能工厂内,自动换筒、换卷、运输、成包及在线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纱线产能与生产效率,将万锭用工(1万锭纱线的用工)从55人缩减到13人,生产效率提高近30%,单位能耗同比下降17%以上,加工成本同比下降近33%。
在悦达纺织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人和智能轨道成了物流运输的“主角”,承担着所有运输、调整以及处理下脚料等任务,既能自动识别信号,还能根据需求灵活调度,实现物料的无缝对接。
“公司的智能化工厂采用432台(套)数字化设备、41台各类机器人和32公里智能化传输生产线,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戴俊说,公司还自主打造了5G全链接工厂、全流程标识解析、全面移动式管理三大应用场景,实现全流程柔性智能运输,将在线数据整合、分析与异常报警等信息实时推送到移动端,及时解决各类问题,推动产品质量精准追溯。
悦达纺织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背后,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积累。悦达纺织研究院院长韩栋说:“公司积极推动技术升级,开展产品创新,用高质量产品抢占市场。”
“一次,我们尝试将天然香蕉纤维与传统棉纺工艺相结合,开发出环保混纺纱线。因为纤维脆断、纱线强力不足等问题,前20次试验全部失败,实验室里堆满了失败样品。”韩栋说,面对困难,研发团队没有气馁,而是主动寻找解决方案,查阅大量资料,一次次优化工艺参数,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纺出了强力达标、条干均匀的香蕉纤维混纺纱,产品获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优秀产品”。
近年来,悦达纺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旗下多家公司研发出新产品。江苏悦达棉纺有限公司开发了悦聚纺——抑菌防螨消臭纱线;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加大了市场认可度高的零碳系列、可再生系列、抗菌防螨等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江苏悦达家纺制品有限公司突破工艺极限,打造高支高密素色面料,实现创新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重突破;江苏欧化纺织有限公司开发“零硅生态物理染整工艺”,生产的面料具有柔软亲肤的手感。
“悦达纺织及子公司在复合纺纱、零碳低碳、数码仿绣等领域的创新,充分展现了公司的研发实力。”戴俊说,公司将进一步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强化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结合市场与社会资源优势,继续开发具有长远性、竞争性的新产品,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经济日报记者 薛海燕 蒋 波)